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加快国家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6-05-12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放大

缩小

  “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病人在不同医院就诊要重复检查、重复开药、重复办诊疗卡,跨区域新农合报销手续繁琐等问题饱受诟病。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切实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局限于数字医院的建设,距离政府医改的目标,建立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及区域医疗卫生体系仍有很大的差距。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医疗服务、卫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孤岛”问题十分突出,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社会保障之间资源共享不足,长期以来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二是医疗卫生信息市场缺乏统一标准,造成了医院内外诸多的兼容障碍。三是信息丰富但利用率低,各类医疗机构均拥有大量患者信息、既往病史、治疗方案、反馈信息等材料,目前较低的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水平导致大量数据难以充分利用,无法挖掘隐藏在数据中的隐含知识,影响了医疗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四是城市、农村发展失衡,城市中大医院已逐步完成数字化医院的构建,而农村不少地区尚未建设起覆盖全市各乡镇的农村医疗保障信息交换平台,在地、县级和西部地区没有完全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辅助医疗,没有实现农村医保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以及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等。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在降低医疗费用、优化诊疗服务水平、提高公共卫生防疫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医疗卫生机构间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最大协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此,我们建议:

  一、深入推进“3521”工程

  “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明确要求,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五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和一个专用网络,即“3521”工程。有关部门应按照该路线图,尽快将“3521”工程建成。

  二、卫计委牵头设计一套可行的、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标准

  要吸收引进国际已有的信息标准成果,加快构建我国的涵盖基础类标准、数据类标准、技术类标准、管理类标准的整个信息标准框架体系。同时,对国内存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开发商给予指导和规范,使其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医疗服务、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

  三、加快建成和应用医疗卫生信息数据的集成平台

  为现有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保和新农合管理部门等信息平台的数据提供兼容性接口,实现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四、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安全建设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确立个人健康信息的隐私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机制,确保个人健康敏感信息的管理和安全。

  五、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当务之急是针对长期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加强继续教育,补充信息技术知识。从长远考虑,应着手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强化医学基础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争取尽快培养出一支充满活力、具有高水平的复合型医疗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 。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