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整合行业知识产权资源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6-05-12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放大

缩小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行业知识产权联盟等方式,整合行业知识产权资源,是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的行业知识产权资源缺乏整合,主要体现在:

  一是企业对“专利壁垒”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应对乏力。一方面,许多国外企业凭借在关键技术上的先发优势,频频对我国企业发起知识产权诉讼,形成“专利圈地战”和“专利壁垒”;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面临同行的侵权行为也越来越多,单个企业由于人力物力精力有限,无法有效维权。

  二是企业间知识产权纠纷频繁,行业内耗严重。一方面,国内企业间的产品模仿抄袭,频繁引起纠纷;另一方面,同行业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差异不明显,为抢订单往往相互压价,从而失去定价权,整个行业没有“赚钱效应”。

  三是专利检索、分析、管理和法律服务缺乏统筹协调,企业的相关成本大幅度提高。我国专利检索分析服务缺少企业急需的外国专利信息,不能提供专利预警、出口产品专利规避分析、产业专利态势分析等深层次的专利信息服务,企业在分别购买专利检索分析服务时,缺乏协调和共享,重复购买。在专利管理和购买法律服务方面也缺少行业统筹协调,相关成本得不到有效分担。

  四是行业知识产权缺乏交流平台和交易机制。企业研发各自为阵,人力财力重复投入,加之未形成专利交易机制,企业不能通过交叉许可、转让等方式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

  五是不利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集聚和培养。知识产权工作需要懂技术、懂法律、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周期通常要3至4年,虽然短期内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但从长远看,人才不足的问题会带来严重后果。

  为此,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组建支柱行业知识产权联盟。推广广东、浙江等地经验,加快组建我国支柱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联盟可采取官助民办模式,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龙头企业担纲,中小企业参与。同时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完善联盟运行、服务和企业利益分配等机制。

  二、整合行业专利数据库,提供高质量的检索分析服务。整合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现有的数据库资源,新购一些行业急需的专利数据库,扩大收录覆盖范围,加快数据更新频率,建立更完备的行业专利数据库。由行业联盟统一管理,重点是做好专利预警、出口产品专利规避分析、产业专利态势分析,提供专利战略等信息。

  三、针对专利壁垒和专利侵权行为,建立行业共同应对机制。整合行业内企业的现有专利,购买国外部分合适的关键专利,设立“专利池”,增大我国相关行业的企业整体应对专利壁垒和侵权行为的话语权。同时,集中人才、技术、产品等资源,按“当事企业多承担、其它企业适当分担”的原则,以集体委托谈判方式,共同应对专利壁垒和侵权行为。大企业掌握的法律服务资源和经验,可在一定条件下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

  四、建立行业技术交流和共享机制。坚持“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建立行业新技术研发联合攻关机制,避免企业重复投入。确立“专利池”使用规则,建立完善专利交易机制,促进联盟内企业通过内部协议方式对拥有的专利技术以优惠于市场的价格进行许可、转让,避免重复研发和成本浪费。

  五、以联盟为平台,集聚和培养国相关行业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政府出台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办法,制定奖励措施,提高我国相关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吸引力。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内人才的联合培养、集中使用模式,在共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过程中,提高我国专业人才素质。

  六、建立行业知识产权联盟基金。由政府投入一定比例的启动资金,发动大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行业知识产权联盟基金,用于联盟的组建和运行。联盟成立后,每年的运行费用可由政府少量拨款和参与企业交纳的年费组成。若有企业需要联盟提供针对性的特殊项目,如出口产品专利规避分析服务,应交纳相应成本费用。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