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尽快建立河道清淤长效机制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6-05-12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放大

缩小

  河道淤积易引发洪灾,酿成惨剧。因河道淤积导致的洪灾屡见不鲜,2013年浙江余姚洪水围城,原因之一就在于河道淤积。河道淤积危害很多,不但影响河道泄洪能力,而且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由于河水滞流沉积到河道底泥中,不易被光和微生物降解、不易氧化,长此以往渗透至地下水体中,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能够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泥沙对河道的淤积,保持其稳定的泄洪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清淤泥沙吹填滩地洼坑、临堤串沟、加固堤防,并可结合河槽治理,消除险工,稳定河势。同时,清出的淤泥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目前从全国情况来看,对河道清淤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存在对河道淤积情况缺少统一规范的监测、没有清淤规划、清淤工作缺乏经费保障、清淤工作缺少上下游有效衔接等情况。

  为此,建议:

  一、制定河道清淤规划。建议水利部指导各地水务部门,从保障水域安全、促进生态和谐入手,制定河道清淤工作规划,设定中、长期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全面的清淤工作。

  二、设立淤积情况监测,使清淤工作科学、有序开展。一是在主要河道、湖泊增设水文监测站,在原有水文监测项目基础上增加泥沙、重金属淤积监测项目。二是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从而推算河湖淤积量。三是划定河道保护区,探索尝试在重点地段50米内沿线设置视频监控,对向河道内倾倒建筑垃圾等非法现象实时监控和治理。

  三、探索建立河道清淤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建议水利部门适时牵头其它部门、地区,协调同步,有效联动,开展河道清淤的专题调研和普查评价工作,制定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将河道清淤常态化。继续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前置审批条件的要求,从源头严把项目水土保持关,减少土壤侵蚀,减少淤积物入河。

  四、从源头控制建筑泥浆和渣土流入河道。加强对建筑企业源头管理,建立渣土、泥浆处理连带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对泥浆和渣土的管理。科学设置渣土消纳场地,严格按指定路线运输。科学合理布局渣土消纳点,增加渣土、泥浆消纳能力。参照污水处理厂模式,合理布局集中处理废弃土点,分区域接收并集中处理建筑渣土。

  五、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加强渣土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建设。渣土处理点运用科学手段进行检测分类,然后分类处置,用于填埋、绿化、制建材等,最大限度提高渣土利用效率。处理点附近就近建设渣土集中处理企业,并就近规划陶粒、烧结砖等建材产品开发项目。

  六、给予专项经费,保障清淤工作持续开展。探索通过融资方式解决河道清淤经费问题。设立河湖清淤专项经费,保障河湖清淤工作的常态化。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