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严隽琪:集智聚力 顺势而为 推进参政议政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2009年民进中央参政议政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6-05-12  来源:

放大

缩小

  今天,2009年民进中央参政议政年会在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省召开,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参政议政年会首次在京外召开,是民进中央加强与地方组织联动,促进对京外区域情况的了解与体会,集智聚力、顺势而为,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并为承办会议的地方组织提供一个服务、学习、激励机会的一次尝试。会后,我们要及时总结,看是否能成为我会制度建设的一个新内容。因此,此次年会既是传统方式的继承,又希望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好的创新与发展。开好这次年会,取得务实的成果,开拓大家的思路,更好地推动下一步的参政议政工作以及为明年年会的召开提供借鉴。

  身处这历史厚重的“中州”大地、商都郑州,我们大家一定会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真像白驹过隙般短暂,可就在这弹指一挥间,神州大地上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在这人口最多、幅员辽阔的国度里,我们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伟大变迁的时期,民进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与人民政协事业一路同行。人事固然有更替,但民进人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团结奋斗,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历史贡献。全会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我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发展、“三农”等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对国家的一些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刚才在会场外看到民进河南省委会的参政议政工作情况介绍展板,我非常感动。民进河南省委会在参政议政很多领域做出了贡献,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提出了有前瞻性的建议。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我们注意发挥界别特色,促进新中国教育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在推动教育立法、促进教育改革、呼吁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文化体制和出版体制改革以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方面,都凝聚有民进会员的智慧与心血,其中也离不开会外各方力量,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研究机构的支持和参与。在此,我们对在民进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中所有付出过努力、给予过帮助的会内、会外同志们深表感激之意!

  (一)回 顾

  即将过去的2009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出台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经过努力,我国经济增加明显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使世界经济在总体上陷入衰退,尽管出现回暖迹象,但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国际国内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把握好、利用好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企稳向好势头,切实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9年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实践证明,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去年3月14日在拉萨等地,和今年7月5日在乌鲁木齐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进一步凸显了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3·14”和“7·5”事件是长期以来境内外分裂势力、敌对势力进行渗透破坏活动的猖狂表现,充分暴露了暴力恐怖分子肆意践踏生命和人权的凶残本性。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企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肢解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民族工作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加政治鉴别力。

  2009年也是民进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会以新作为巩固老阵地,在顺势中开拓新领域,在事关全局和民生的重大问题上,努力提出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谋深虑之计、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做出了积极贡献。

  向大家概括地报告一下今年会中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的主要成果:今年会中央认真参与高层协商,重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扶持中小企业、推动科技创新等举措,为党和政府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出谋献计;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就加强重大项目监督、加快小城镇建设、解决国有林区职工生产生活困难、推进基础研究和科普工作等提出了务实的建议;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针对新形势下改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等提出了坦率的意见。会中央领导还从自己下基层获得的一手资料以及得到各专门委员会、各级地方组织的帮助,最后以个人名义,就多党合作宣传、国家海洋权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整治、统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特殊领域高层人才政策和国家地震博物馆建设,以及香港国民教育等,向党和国家领导人直接递交了多份建议书。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会中央和民进组围绕公共文化投入、出版事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涉诉信访长效机制的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向大会提交党派提案20件,民进组提案7件,大会发言5件,其中3件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二十余个部委的重视。

  民进重视分析教育、文化、出版事业在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研、积极作为。会中央通过高层协商、提交建议书、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渠道,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农村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文化改革、出版体制改革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会中央将“新形势下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今年的专题考察课题,先后在上海、河南、山西、山东、安徽等地开展调研,同时民进天津、广东等6个省级组织将该课题作为本省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与会中央开展同步调研,现在已汇集起来形成了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建议书》。

  值得特别报告的,是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有参政议政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归纳成四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集智聚力的力度。为了更充分地利用会内与会外资源,发挥集成效应,在会内,会中央将参政议政网上平台用户范围由原有的29个省级组织扩大至263个市级组织,以促进与便利市级组织的知情与议政;在会外,会中央先后与上海社科院、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丰富了参政议政的资源,已取得了实际成果。

  二是进一步拓展专题调研的深度。会中央努力听取更多人的意见,力图科学民主地选题;又将专题调研拓展成由前期调研、正式调研和后期调研三部分组成;并及时向部分省级组织通气,争取有意愿的相关省级组织同时将中央的课题也作为本省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与会中央同步开展调研,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成果共享;再就是邀请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研究机构参与各个阶段的调研,借助“外脑”丰富素材、拓展视野,吸取智慧。我们感到,今年这种“前期调研奠定基础,正式调研形成思路,后期调研补充缺失”的专题考察模式,有益于提高调研的深入程度和成果的质量。

  三是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专门委员会成员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很有造诣,有繁忙的本职工作,如何更好地在“专”、“兼”职中找结合点?如何利用委员们专业领域和社会人脉上的已有优势,转化为民进参政议政工作服务的资源或平台,这是民进在新时期必须认真思考、不断改进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教育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科技医卫委员会与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举办“长江流域湖泊保护与管理研讨会”,妇女儿童委员会承接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课题,联络委员会的课题得到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支持,经济委员会与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合作开展调研。这些工作不仅反映出了专门委员会积极活跃、努力奉献的态势,而且为这样一支重要的参政议政力量更好地发挥及完善工作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是进一步丰富社情民意信息的报送及发送方式。中央与省级组织之间的社情民意信息报发送系统得到了改进,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对外报送方面,以前是用一份信息同时报送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今年改用选编、精编信息专门报送中共中央统战部,压缩了篇幅、质量却提高了,因此信息采用率也提高了。信息的发送范围,也由原来的发送民进中央主席、常务副主席、副主席今年扩大至民进中央常委、各省级组织,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我深切感受到,民进所有参政议政的成果凝聚着广大会员和各级组织的智慧与力量。中央的每一次高层协商发言稿、每一份建议书、两会上每一件提案以至平时每一条社情民意信息,都浸透了参与者们对社会的关切、对组织的热爱、对祖国与人民的责任;得益于你们专业上的造诣,调研中的付出,对国内外大局和身边民生状况的思考。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