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京津冀协同发展 忽视教育合作怎能行

——民进中央建言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16-05-13  来源:人民政协网

放大

缩小

 “教育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促进创新的重要渠道,其协同水平影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今年两会,民进中央提交了一篇《关于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提案》,呼吁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

  民进中央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京津冀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受教育状况呈现梯次分布,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平衡,制约了三地产业布局、人才汇聚以及创新能力。京津冀共有中央直属高校51所,43所位在北京;京津共有“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39所,河北省仅1所。约75%的研究生培养集中在北京,约60%的专科生培养集中在河北,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相对发达。北京地区集聚大量优质教育资源、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但由于承载力限制,教育资源呈现饱和、外溢状态;天津教育资源优良,基本与本地承载力匹配;河北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明显不足。

  “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布局和质量、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不平衡的原因是三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深层次原因是三地的区位差异和由此导致的政策壁垒。”朱永新表示。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民进中央建议建立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联动机制,开展定期协商,就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教育布局结构的优化、教师队伍的交流轮岗等进行顶层设计,调整教育发展战略;立足京津冀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三地职业教育互补发展。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招生、培养、实习实训、发展机制,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布局职业院校,并以职业教育集群为基础,建立区域内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面向京津冀区域内职业院校开放;建立职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统一规划职业人才培养计划、教材、标准,统一三地人才培养规格,建立统一的职业人才库,三地自由就业,带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体系的建设也不能落后。”朱永新认为,应综合规划京津冀高等教育布局,形成依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培养符合三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高等教育人才。北京和天津建立和完善以研究生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功能区,河北建立和完善同本地产业相联系的本、专科教育功能区。建立三个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以北京为核心搭建人力资源互通平台和高等教育高端合作平台,以天津为核心搭建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和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以河北为核心建立高校产学研协同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立足教育公平发展需要,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合作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应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交流提高长效机制,搭建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一体化培训平台,实现三地教师统一发展、统一培训、统一提高,实现教师共赢发展。同时制定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整体提升计划,利用北京和天津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在职教育,建立三地校长教师区域内交流轮岗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河北也要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通过名校办分校方式和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形式吸收北京和天津优秀义务教育资源向河北转移,提升河北义务教育质量。

  “当然,要购买跨区域的教育服务或者优质教育资源,还需京津冀三地政府改革财政体制机制,为师资培养、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资金支持,为教育项目、基地、学校建设等提供资金保障。”朱永新建议制定公用经费补贴、减免土地费用或者租金、公建民营、以奖代补等具体办法,购买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作者:吕巍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