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纪念南京“下关事件”70周年  >  南京下关事件始末

血溅金陵忆当年

——一九四六年“下关事件”亲历记

发布时间:2016-06-17  来源:摘自《民进会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放大

缩小

  历史的背景——走出象牙塔——组成请愿团

  ——在北火车站——途中的斗争——下关的暴行——被打伤之后——全国轰动了——会见蒋、马、宋——由南京返沪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和南京,是一个寻常的、晴朗的夏日,但是,在我迄今为止的七十七年的生活中,却是一个难以忘怀、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天,在蒋介石政府发动全面内战的阴影笼罩下,由中共地下党发动和组织,以马叙伦为首的上海市人民团体代表团(共九个代表,当天成行的有八个代表,另有学生代表二人),前往南京请愿要求和平。我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在上海北火车站,成千上万的群众聚集一起,隆重欢送代表团赴京请愿,使我深受感动。当天我们抵达南京下关车站,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刁难、阻挠和毒打,我也被打伤。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下关事件”。事件发生的当晚,正在南京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的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亲自赶到医院慰问我们;不久,毛泽东、朱德同志又发来电报表示慰问;全国人民的同情都投向我们,全国的进步舆论都声援我们。从这一天起,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了,我同人民群众靠得更近了,我的心跟着党的心一齐跳动。这一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六年,但是,许多当初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有时就像“过电影”一样。今天,参加请愿的九位代表中,马叙伦、蒉延芳、包达三、张絅伯,盛丕华、阎宝航、吴耀宗七位同志已经作古,幸存者只有胡厥文同志和我。胡老已经九十岁出头,而且他因事当天未能成行,没有碰上“下关事件”,因此,我这个相对来讲的“年轻人”、事件全过程的参加者,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这一段史料回忆、整理出来,并就教于各位知情的同志。

历史的背景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蒋介石急急忙忙跑下峨眉山,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他大搞反革命两手:一面玩弄和谈阴谋,邀请毛泽东同志去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一面依仗美国杜鲁门政府的支持,调兵遣将,蓄意发动内战,妄图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吞掉。与此同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兴起了一个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的人民运动。两股势力进行着激烈的搏斗。中国民主促进会就是在这时成立的。

  一九四六年一月,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政府被迫召开有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即旧政协。会上通过了决议,发布了停战令。但旧政协决议的墨迹未干,蒋介石集团就悍然调动了上百万的大军向解放区进攻。一九四六年上半年,关外大打,关内小打,眼看内战即将全面爆发。到这年的六月,蒋介石集团由于在军事上连遭挫折,需要喘息时间作全面准备,部署新的进攻,于是又提出自六月六日起,在东北战场上停战十五天。到六月二十一日,在全国人民反对内战的压力下,蒋介石政府又宣布将东北停战令延期八天,到六月三十日为止。当时,中国共产党为了制止内战危机,派了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当局举行和谈。美国政府则派马歇尔为总统特使来华进行“调解”。

  这次停战和谈,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全国人民十分关心。上海地下党根据党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一方面作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的打算,一方面决定领导上海人民开展一次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人民运动。六月上旬,先由马叙伦、陶行知、王绍鏊、许广平等知名人士联名致函蒋介石和马歇尔,要求制止爆发全面内战,要求美国政府停止支持国民党政府打内战。与此同时,也写了一封信给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蒋介石对此置之不理;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和团员董必武、陆定一、邓颖超则联名复函马叙伦、陶行知等,表示支持反对内战。全文如下:

  夷初、行知诸先生大鉴:

  顷奉惠函,并承示上蒋主席书。雒诵回环,弥觉辞危而情苦,感人至深,曷胜钦仰。窃以中国政事之败,民生之苦,于今已达极点。而国民党统治集团中之好战分子,依然恃美国武器之资助,积极进行全面反共之内战。设使此辈得逞,则域内势成糜烂。是以敝党于国内一切冲突,夙主无条件停止。盖唯有停止国内武装冲突,民主团结才有途径可循。谈判以来,即坚持此旨。以此之故,卒在广大人民之呼吁与马歇尔将军努力之下,获得东北停战十五日之结果。姑不问国民党当局于此诚意若何,敝党决愿本一向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之职志,进行谈判,并盼能从此长期停战,永息戎争,俾使政协决议整军方案得以顺利实行,斯为国家之福,人民之幸。惟前途困难正多,尚祈诸先生再接再厉,制止内战,挽救国运于阽危,张民主之大义。时迫事急,临颖不尽。除遵嘱将函转陈毛泽东同志外,专此肃复。顺致时绥

  周恩来 董必武 陆定一 邓颖超 敬启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地下党决定酝酿组织一个上海各界人民团体的代表团去南京请愿,揭露蒋介石集团假和谈、真战争的狰狞面目,在政治上给敌人一个打击,以配合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和谈斗争。

作者:雷洁琼     责任编辑:张禹

1 2 3 ...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