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7教师节  >  2017教师发展论坛  >  观点

江西省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发布时间:2016-09-07  来源: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

放大

缩小

  为了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推进教师培训的发展,2015年起,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在中西部地区全面展开。江西省在这方面做得更早,2014年就将送教下乡纳入了国培计划。经过两年的探索,江西省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明晰化。

  一、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存在的问题

  江西省“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实行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的方式,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按计划送教到各项目县。在访谈中,项目组织者、专家和大部分受训教师都表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做得很扎实,对于提高乡村教师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实施时间短,培训任务重,这一项目还存在不够完善之处。

  问题一:送教者团队建设方面仍然有所欠缺。首先,项目县本土专家的聘请和组织工作做得不够,在省城专家结束讲课离开之后,由于缺乏本土专家的有力支撑,后面的一些培训环节往往做得虎头蛇尾。其次,省城专家与本土专家之间缺少沟通交流,没有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培训集体。第三,承训高校和项目县在帮助专家成长方面也做得不力,承训高校和项目县很少在训前组织专家集中学习,也很少在训后将专家授课测评结果和参训教师的意见反馈给专家。

  问题二:乡村参训教师的组织和动员工作做得不到位。不少教师的参培积极性不高。一种情况是,工学矛盾突出的现状使培训成为负担。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乡村教师缺乏职后教育意识,缺少主动学习的精神。

  问题三:送教下乡过程管理和训后服务工作做到不够到位。江西省送教下乡培训采取“体验-探究-实践-内化”的培训方式,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有的做到很好,有的则有所欠缺。“体验”阶段的专家示范课、同课异构、名师点评等比较成功。“探究”阶段的“自我诊断”环节由于参训教师较多,多数人无法得到专家的直接指导,个性化职业发展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往往流于形式。“内化”阶段的网络研修缺少监督,不少乡村学校也没有能力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此外,送教下乡训后服务工作也有待加强。

  二、对于优化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的建议

  首先,承训高校和项目县应联手打造高水平专家团队。

  一是加强省城专家和本土专家的遴选和组织工作。承训学院在确定本年度送教下乡活动主题之后,要公布明确的送教者资格条件,通过遴选后确定专家名单,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项目县应将专业能力强的教研员和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以他们为基础建立本土培训团队。同时,为省城专家与本土专家搭建一个共同学习、讨论、合作的平台,使他们组成一个优势互补的专家共同体。

  二是重视专家的训后反馈工作。

  三是鼓励专家与乡村教师建立长期帮扶关系。

  四是建立送教考评和激励机制。

  其次,提高乡村教师参培积极性。

  一是减轻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时间和精力追求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二是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使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师的信念,使培训和学习成为每位教师主动自觉的追求。

  三是分层分段组织培训。在现有的国培、省培、市培、县培的多层次培训框架内,每一层次及各项目在确定培训内容和选派参训教师时应该进行整体规划。在确定培训内容时,要避免各级各类培训的低效重复。在选派参训教师时,要综合考虑教师的业务水平、培训需求、年龄、职称、教育背景、任职学校等因素,尽可能将相近水平的教师安排在一起参加培训。

  第三,做好送教下乡培训过程和培训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者和送教者应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对每一阶段都应加强监管,使培训落到实处,并且实现四个环节的科学衔接、递进上升。还应将培训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项目整体规划中并切实施行。

  总之,江西省“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实施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惠及众多师生。今后,组织者、送教者应进一步提高使命意识和服务意识,将组织、实施、管理各环节做实做细,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送教下乡模式,提高培训实效,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系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本文有删减。)

作者:俞王毛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