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二届“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6-10-20  来源:民进中央宣传部

放大

缩小

10月20日,由叶圣陶研究会、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10月20日,由叶圣陶研究会、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民进中央副主席、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刘新成出席。开幕式由北大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主持。

  严隽琪在致辞中代表叶圣陶研究会,向来自两岸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论坛承办方表示衷心感谢,表达对论坛圆满成功的期待和祝福。她说,“两岸学者共话”论坛关注世界史,原因之一在于世界史研究对中国的意义重大。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发展已经无法置身于世界的变化之外,世界史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传统及跨文化的互动与交流,了解世界的整体发展与多样性,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

  严隽琪指出,中国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以前,以天下自居,给近代经历苦难、屈辱、落后和挨打埋下了种子。第二个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来,面对列强入侵,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但迫切的忧患意识又使得国人对西方来者不拒,对自己缺乏自信,将西化作为进步的同义词。近一个甲子以来进入第三个阶段,中国对世界的认识比以前更全面、深入。大陆的改革开放就是一条清醒的广纳百川、处理好中西关系、古今关系、以及精英与底层百姓关系的新发展道路。各国的现代化之路不尽相同,必然带有其历史背景和文化特性的“基因”,带有发展阶段的烙印。它们的共性、特性是什么?相信两岸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历史学者一定会对此作出特别的贡献。

  严隽琪表示,中国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国际责任日益加重,需要对世界各个国家、甚至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有较为深入的、高水平的、长期跟踪的研究,唯有如此,才能为我国制定比较完善的、主动的国际战略,提供足够的基础支撑和充分的准备。但当前中国对域外的研究,无论是理论建树,还是研究方法,无论是对国际重大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还是为解决现实中的国际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都显得力量不足。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加强世界史研究、为国家的内政外交决策提供相应的学术和思想资源,依然任重道远。世界史研究只有更好地以时代关怀为指向,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社会功能。

  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杨肃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张帆分别代表两岸学者致辞,并介绍了世界史学科在台湾、大陆发展的历史、现状、关注领域和特点。杨肃献指出,在海峡两岸世界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史研究质量明显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果,也使学术交流成为可能,希望两岸加深理解和认识,将来有更多的合作。张帆表示,当前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学者也应当在世界历史研究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扩大海峡两岸学者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两岸学者共话”论坛是由叶圣陶研究会于2014年创建的小范围、高层次的两岸学术对话平台。此次论坛为期两天,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办。来自两岸高校和研究院所的20余位世界史专家,将围绕两岸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国家国别史、世界通史与专门史等专题进行研讨交流。

作者:于溯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