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加快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7-02-28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放大

缩小

  生鲜农产品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新鲜”是生鲜农产品的生命线。建立和发展冷链物流,能更大程度保证生鲜农产品质量,减少生鲜农产品腐烂损失,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冷链配送是冷链物流中的核心环节,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配送运输上。现阶段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配送市场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还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规范的体系,仍亟待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配送设备落后,生鲜农产品损耗大。运输车辆是冷链物流系统中的主要硬件设备,目前规范的保温冷藏车辆缺乏,配送车辆落后。生鲜农产品配送车辆城郊配送以普通卡车为主,城市配送以普通客车(去座椅)为主。用普通卡车配送,排放标准低,保鲜能力差,用“客车”配送,单车运输量少,车辆数量多,加重交通拥堵,存在安全隐患。最重要的是造成生鲜农产品损耗大,据统计,在生鲜食品的整个运输过程中,中国的损耗大约是20%-30%,大大增加物流成本。

  二、城市交通阻塞、车辆配置不合理增加配送时间和成本。据统计,配送司机每天平均工作13个小时,其中路上行驶时间为3个小时,交通管制时间段等待、排队交货等时间近10个小时。另外车辆配置缺乏合理规划,货装满了遇到店数太多、交通拥堵的情况就无法完成送货定额,装少了则面临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造成运力的浪费。解决装载量和送货网点数之间的矛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这样就造成了人力和财力成本的增加。

  三、生鲜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建设不完善。分拣配送中心是冷链配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流通型物流节点,但生鲜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建设不完善,生鲜农产品在生产基地时多是单一类别,需求方没办法直接少量的采购,需在分拣配送中心进行分拣、粗加工、包装,然后配送到各单位食堂。生鲜农产品产、销、配送数据信息不对称,数据管理不完善,无法形成大数据。

  为此建议:

  一是制定农产品包装、运输规范,推广使用环保冷链运输车辆。根据各地气候、农产品特性,制定农产品包装规范。鼓励企业购置符合环保要求的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城市配送纯电动冷链车应用,推广使用全程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和控制设备,引导和鼓励使用托盘标准化运输。

  二是优化农产品冷链配送路径,合理配置资源。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产品冷链配送车辆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完善车辆通行管理措施,会同公安等部门开展需求调查,明确配送运力投放标准、规模和投放计划,加强城市配送车辆标识管理,完善部门协作机制,为配送车辆发放通行许可,实施“错峰配送”、“夜间配送”、“约定配送”,积极提供必要的通行便利。积极引导“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通过统一组织、按需配送合理调度整合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需要。鼓励超市、机关、学校等单位改造配送点和卸货点建设。

  三是完善“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软硬件,推进农产品冷链配送大数据建设。在各地合理规划和完善“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引导“农产品基地合作社”入驻,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适应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仓库,实现农产品分拣、包装、存储、配送,方便配送车辆停放、调度。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手机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冷链配送中的应用。将基地种植信息、车辆信息、销售信息等联结起来,实现全程监控、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切实落实国家已出台的促进冷链配送发展的物流业相关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在副食品调节基金中安排资金对环保冷链运输车辆进行支持。鼓励卡车司机转型升级为小型配送公司,并给与政策扶持。积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其开展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调查研究、信息统计、标准制修订、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推动行业规范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生鲜农产品配送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