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分不清“汉语”和“普通话” 影响民族团结

发布时间:2017-03-03  来源:凤凰新闻

放大

缩小

  3月1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第一副主席罗富和就民进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交的六个重点提案作出解读,并接受媒体采访。

  “汉语”和“普通话”的故事还要从2011年讲起。那一年,民进中央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同心·彩虹”少数民族中小学校长培训班。部分学员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少数民族要学习汉族的语言,而汉族不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课题组敏锐地感觉到,这绝不是一个词汇的使用问题,并由此开始关注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问题,认为需要高度重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表述和加强推广使用。

  在解读《关于新闻媒体要规范国家通用语言表述的提案》时,罗富和指出,“汉语”不是汉朝的语言,在维语、藏语、蒙语等民族语言中都直接翻译成“汉族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提使用汉语容易造成一个民族要学习使用另一个民族语言的误解,容易引起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语言之上的误解,进而对民族团结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提高对规范国家通用语言重要性的认识。新闻媒体促进国家通用语言的规范使用,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播出的节目和刊登的报道中,“普通话”和“汉语”混淆使用,对民族团结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罗富和观察到,新闻媒体国家通用语言表述不一致、不规范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报道双语教学时用汉语教学覆盖了普通话教学。在中央媒体2014年报道中央领导同志对民族地区视察的通稿中,就出现过“中央领导新疆小学问双语教学,学好汉语找工作方便”的通栏大标题,民族语言的报纸、电视台就可能出现“中央领导要求学好汉族语言找工作方便”的报道。中央电视台2016年9月《焦点访谈》报道南疆喀什莎车县“走出贫困. 渴望”节目,就使用了“学汉语”、“学汉话、学技能”等错误表述。

  二是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中翻译不一致出现的问题。例如:2014年3月初,国内主要媒体都用《美国总统夫人访华前学说汉语愿品特色中国菜》为标题报道,而《华盛顿邮报》原文报道,华盛顿时间4日下午,米歇尔来到以教授中文闻名的华盛顿育英学校,看望在这里学习中文的美国学生。其实美国媒体的报道原文和新华社英文报道均是Chinese,与“汉语”完全无关。三是在对外教育和文化交流中,用“汉语推广”覆盖了中文推广。国家汉办在其网站上表明主要职能是拟定汉语国际推广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支持各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汉语教学;制定国际汉语教学标准,开发和推广汉语教材。中央媒体报道汉办每年组织的“汉语桥”活动,英文都是“Chinese Bridge”,应译为“中文桥”。

  罗富和还用脸书网站的联合创始人扎克伯格2014年10月22日在北京的清华大学全程用中文进行演讲和回答问题这一事件举例,凤凰网报道的标题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清华演讲全程秀中文普通话受赞》,而《参考消息》报道的标题是《扎克伯格汉语演讲“征服”清华称喜爱霍元甲》。《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罗富和说,“通过民进中央的多年努力,2015年修订的《教育法》已将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改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既然法律已经改了,那么媒体也要改”,他还笑称,“大家都向凤凰网学习!”

  罗富和认为,要传承民进传统做提案,要像做科研那样做提案。《关于新闻媒体要规范国家通用语言表述的提案》等提案具有鲜明的民进传统,《关于建立库姆塔格(荒漠)国家公园试点的提案》和《关于高度重视相对湿度对雾霾影响的提案》等提案的形成过程又富有科研探索精神,他相信这样的提案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发展大有裨益。

作者:文豪小凤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