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都专访朱永新:

《弟子规》《三字经》等强调父母绝对权威,现在需要平等交流

发布时间:2017-03-06  来源:南方都市报

放大

缩小

  近来,中国古典文化随着《诗词大会》大热,一些少儿读物和课程也瞄准了这一市场,《弟子规》少儿读物忽然多了起来。已经有人站出来批评:《弟子规》并非国学经典,可称粗制滥造,也有人持相反意见。

  3月3日,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接受南都专访。

  谈到“拿手”的教育问题,朱永新对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差等焦点问题慷慨激昂。他还建议,目前台湾有许多“流浪教师”,如果能把这些教师资源吸引到大陆从教,对两岸来说是一种双赢。朱永新总结自己这5年来在全国政协的履职,称也有遗憾,他连续多年提出要设立国家阅读节的建议未获采纳。

  学前教育宁可发展慢一些

  南都:你提到,学前教育教师中有70%无教师资格证,45%学历低于大专。学前教师门槛低的原因是什么?

  朱永新:前几年学前教育发展速度比较快,客观上师范教育教师培养的速度跟不上,没有那么多教师,但又新增了很多幼儿园,师资队伍缺乏导致只能是没有资格的人去了。另外,学前教育教师薪资比较低,只有两三千块钱甚至更低,这样很多人就不愿意去。以上原因导致了学前教育的教师中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少,大专学历以上的人也比较少。

  南都:这对入园的孩子会有影响吗?

  朱永新:教师存在缺口,对学前教育质量肯定有影响。学前教育宁可发展得慢一些,也要质量好一些。在某种程度上,错误的教育比不受教育更糟糕。

  南都: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投入9%-10%,而我国的比例仅为3.5%,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朱永新:我们整个教育资金的流向偏高等教育比较多,可能会超过50%。目前教育投入的增量部分主要做了边远地区教育和特殊教育,这个方向是对的。客观上说,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已经很大,但主要用在新建幼儿园这种硬件设施上,真正用在软件上、师资力量上是远远不够的。学前教育经费,在“十三五”期间还有很大空间。

  资源分布不均致“天价”幼儿园

  南都:你曾提出,“长远看应该鼓励择校”,同时提出“把优质公办学校办成收费民办学校”,能否解释一下此观点?

  朱永新:我一直认为选择性应该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国际范围内,公办学校都有按学区入学的规定。从教育资源匹配的角度出发,也必须这么做。但民办教育为公民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空间。民办学校增加了教育竞争性,能促使公办学校办得更有特色、个性。没有选择就没有竞争,没有选择就没有品质,所以我觉得让学生有选择,是教育个性化、教育多样化的必有之路。

  对于公立的优质学校,我认为可以适当转型。一个国家还是需要一些精英学校,但精英不等于不公平。同时,鉴于孩子自身也存在差异,有些人才可以从小培养,这才是最大的公平。要让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教育,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

  国际社会通用的规则是,一方面照顾弱势儿童,另一方面,关注天才儿童,都给予特殊关心。最好的教育不是用一个分数、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去培养所有人,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教育中成长,在教育中发现自我,这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意义。

  南都:目前在一线城市有很多每年学费几十万的“贵族幼儿园”,这种现象合理吗?

  朱永新:我们整个社会不断地在制造一种恐慌,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观念一层一层往下,现在也要追求上好幼儿园。客观上,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学前教育阶段对人的发展很重要。中产家庭认识到学前教育重要,所以不惜代价让孩子进好的幼儿园。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们的学前教育存在着供求矛盾。政府提供的学前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所谓物以稀为贵,好的资源少,自然就会贵,造成了天价幼儿园的产生。

作者:     责任编辑:刘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