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冯骥才参加“两会”记者会 大场面里他大声疾呼

发布时间:2017-03-09  来源:今晚网

放大

缩小

  他被视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尽管已过古稀之年,但一年中,他有多半时间都奔走在全国各地,探访、寻找、抢救、保护那些濒临消失的古村落。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时,谈论最多的,也是古村落保护。

  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召开记者会,主题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今晚传媒集团高级文化顾问冯骥才,在接受国内外400余名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文明传承要像火炬传递一样不能熄灭,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这是时下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古村落保护 要注重延续性

  “首先要向大家声明,我不是‘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这项浩大的工作,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努力,大量的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和相关工作人员,都在孜孜不倦的付出努力。但这个问题,的确问到我一个很焦灼、很忧虑的点上!”在被记者们称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被问及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和困难时,冯骥才直抒胸臆,他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

  “首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实际上所有的中国人都是从传统村落走出来的,我们走了六七千年的历史,现在中国大地上960万平方公里,还散布着大量的村落,有230万个自然村,行政村应该是90万个。”介绍背景数据时,冯骥才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但他突然间就话锋一转,“印象里,我在2011年时曾经说过,21世纪伊始那几年,中国每天要消失80至100个村落,听起来有些吓人,但在当时,就是这么一个速度。”

  “好在,这几年我们做了不少抢救式的工作。尤其是在快速城镇化和发展过程中,从2012年到现在经过四次审批,我们国家的传统村落名录是4153个村落。应该说中国人应该很骄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精力、有能力做这么大的工程,把自己几百万个村落全部过一遍筛子,按照专家提出的非常严格的标准,多学科的、跨学科的标准,把最有代表性、具有丰富文化历史遗存的村落选出来。可是,选出来以后,我们迎头又碰上两个问题,一个是空巢化,一个是过分旅游化。”说到这里时,冯骥才特意减缓了一些语速,希望在场的记者,有一个时间思考,他继续说,“当然,城镇化是大势所趋,很多传统村落里面的居民,也渴望到城市生活。但村落里的一些年轻人,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外出打工,把父母和子女留在村里,所以很多村落空巢了,剩下的只是老人和孩子。对于我们评定出的,进入传统村落名录里的那些村庄,那些村民们也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尽快脱贫致富,于是就想到了旅游。发展旅游是好事儿,但开发旅游,片面的强调‘开发’,是完全服从旅游的经济效益,对古村落进行改造,第一是对村落保护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化计划,第二是村民并没有保护自己村落文化特征的自觉性,所以村落就很容易破坏。

  说到这里,冯骥才把希望在场的记者,给他帮帮忙:“我个人建议,也是借着记者会呼吁,社会各界帮我们想办法,提升传统村落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让老百姓在安心的生活在村里,生活在村里能够赚到钱,给他们找到一个出路,只有这样,才能把村落保护起来;同时,国家也应该建立一个机制,传统村落已经进入名录的,没有提出严格的以保护为基础的旅游规划,国家和政府不能审批,这应该是一个硬性措施。因为我们的村落不仅仅是旅游的消费品,也需要留给后代。我们不能让积淀了千百年的村落,在‘开发’的过程中糟蹋掉了。文明传承要像火炬传递一样不能熄灭,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艰巨问题。”

  传统应与现代相融合 才有利于传承

  参加记者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各个是“大咖”:全国政协常委,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成龙;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主播海霞……但在提问现场,依旧有记者把目光对准了冯骥才。

  一名女记者,问及传统文化该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如何让传统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这个话题理所当然的,让冯骥才打开了“话匣子”,他说:“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的生活主人,他们传统文化的修养特别重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我们的汉语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社会节奏太快,我们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所以,我们好像跟传统文化有一点远。那究竟该如何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呢?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我个人的想法就是循循善诱。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不仅仅是知识,文化是让我们享受的,特别是好的传统文化。所以,要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喜欢、幸福。不仅是要在教材、课本中学习,更要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传统文化学习最好的方式是体验,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要注意体验。

  “还有一个就是不断创新的方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冯骥才一边整理着思维,一边说道,“大家也注意到,这两年媒体做了不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比如《乡愁》、《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等,这就是传统文化以现代媒体为载体,不断的提高影响力,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大家的热爱,在热爱过程中一定会提高他们的修养。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多年的文化保护、文化抢救、文化整理经历,让冯骥才的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认识客观冷静有独特的见地,他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寓于这次记者会,讲出了许多心底的话。冯骥才说:“人的修养不是一天来的,这和做生意赚钱不一样,一笔买卖找到机会可能赚到不少,但要让一个人有气质、有修养很难,一天的时间不可能办到。我们一定要踏下心来,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一定要做实,一定要想各种办法。”

作者:刘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