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唐瑾委员建议破解中译外困境

发布时间:2017-03-13  来源:人民政协网

放大

缩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部分有一段讲到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特别说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怎么走?我觉得首先要有中译外的大桥。内容、载体和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三个基本要素,我们现在有内容、有载体,比如图书,比如影视,却唯独缺少中译外的桥梁,而中译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唐瑾说。

  在唐瑾看来,近年来,尽管国家对翻译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中译外的效果、速度、质量等仍然不理想,为文本寻找一位合适的译者是仍是十分繁重的工作。

  “如何构建中国当代中译外的翻译体系是摆在当今政府、中译外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梦想与追求。当外国文学的译介冲破困境,经过多年代的努力到达彼岸之时,怎样才能有效地将中国的文化典籍有效地译介到国外,让外国读者接受,是每个翻译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唐瑾认为,要突破中译外的难题,政府必须要有与出版人、翻译工作者联手,给予政策资金扶持的胸怀与力度。由政府建立一个“对外文化委员会”(含图书),制定“对外文化计划”,并分期分批选定对外推广图书目录。其次,还要科学确定翻译的语种,比如首选英法德日俄四个语种,将寻找合适的译者与加大同国外的汉语工作者合作力度结合起来,建立国家级综合性翻译高等学院,开设中译外、外译中和国内民族语言翻译科目,设置国语、外语、文学、文化、影视、基本功训练、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等一系列翻译基础课程,培养翻译人才。

  “中国现在有翻译研究院,但这不能代替综合性翻译高等学院的作用。翻译的关键是多实践,有实践才有感悟、体会、总结,才能上升为翻译的见解、观点、理论。没有实践,何谈研究?”唐瑾希望国内翻译工作者能够多参与中译外实践,提高翻译水平。

作者:吕巍     责任编辑:戴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