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蔡达峰:创新驱动必须使知识成为产权 使创新者得到权益

发布时间:2017-03-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放大

缩小

  必须使知识成为产权

  《21世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你怎么看?

  蔡达峰:我们在调研中得知,制造业央企面临技术人才的居住问题,部属高校面临人才经费节余的问题,本地大学面临人才薪酬中的定额问题,中小学面临人才进来就走的问题,社会组织面临薪酬标准过低的问题等等,诸多问题困扰着一些单位的人才发展。

  创新机制本质上是利益机制。创新需要的利益机制,通俗点讲,就是劳动与收入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要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就必须要使知识成为产权,就必须使产权成为现实的权能,就必须使创新者得到权益。

  《21世纪》: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当前各地为吸引创新人才也是各有奇招,包括上海去年以来在建设科创中心的几个连续出台文件中,就有多条针对人才的政策,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蔡达峰:地区为自身发展而吸收人才,而人才为自身发展而选择地区,这就势必导致地区性的人才集聚和流失的效应,这是每个地区的发展中必须应对的战略性问题。

  要选用人才,就要理解他们的需求。尽管每个人的需求不尽相同,但不外乎在职业发展和社会福利两个方面权衡。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用人单位和政府都要付出代价、创造条件,两方面不可缺一。

  为此我建议,政府要改进选用机制,理顺干部选拔和人才竞争的关系,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环境,增强行政岗位的吸引力。浦东在试行海外招聘制公务员的做法,很值得关注。同时,对于国家需要而市场需求不足的战略性人才,政府承担公共管理的责任,以有效方式提供保障。

  其次要发挥企业和事业单位作用,事业单位集中了科研、教育、医疗等科技人才,应该在用人上体现主体责任和工作活力。同时,它们的地位、属性和投入受体制保障,既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又容易缺乏竞争和发展的能动性。政府作为主管者,要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把转变自身职能与理顺管办关系结合起来,强化单位法人地位,明确行政管理的权限和单位自主管理的权限,使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地处置内部事务,包括公正公平地处置知识产权问题,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股权期权和分红等利益,既激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又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最后,科技创新要崇尚科学精神,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所有科技管理的政策措施,都要有利于科研人员坚持不懈地探求客观真理,帮助他们抵御功利思想的侵袭,防止因政策导向而分散他们的精力,改善科研服务质量,使他们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和根本利益,这是取得科技成果的前提,也是科技管理的目的所在。

作者:姚建莉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