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罗永章:“约会”科学

发布时间:2017-05-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罗永章

编者按:罗永章,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清华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国家特聘专家,“人民政协讲坛”特聘教授,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研发出国家I类抗肿瘤新药,入选“2005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被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全球首次发现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被DNA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沃森评价为“向攻克癌症前进了一大步”。

  7月13日上午,北京。

  入伏首日,高温来袭,蝉鸣声不绝于耳,闷热空气里夹杂着淡淡汗味儿,三三两两的学生打着遮阳伞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楼门前匆匆走过。

  三楼肿瘤生物学实验室里,一排排仪器设备整齐摆放,学生们安安静静低头做实验。得知来意,一位学生热心地带我到走廊尽头一间办公室门前,抿嘴小声说:“罗老师是个非常有才又有趣的人。”

  有才,又有趣?脑海里原本浮现的拘谨羞涩、不易接近的学者印象渐渐消散。带着一丝好奇,记者敲开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办公室的门。

  从山东栖霞、甘肃兰州到美国旧金山、波士顿,再到山东烟台、清华大学,从农家子弟到肿瘤生物学家,从艰苦创业到教书育人,在馥郁芬芳的茶香里,在温馨轻松的叙述中,记者感受着罗永章经历的种种磕绊与巅峰。难得的是,如今的他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与专注,对生活的真诚与坦然,当然,还有他独有的“理科生”幽默。

  追梦的山里娃

  “希望你能听得懂我说话,我山东口音特别重,这么多年变不了,有时候朋友开玩笑说我英语比普通话还说得好。”罗永章一句自我调侃的开场白,让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1962年,罗永章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现为栖霞市)一个小山村,浓浓的山东乡音,正是故乡留给他的永恒印记。

  父母都是大字不识的老实农民,家里7个孩子,罗永章排行第四。10岁那年,家境贫寒的他终于正式开始读小学。

  铅笔、圆珠笔、尺子……罗永章用办公桌上的文具认真摆出五条直线。看着记者疑惑的表情,罗永章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小学,学校只有一间教室,一个老师,这五条线分别代表五个年级,大家每天都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尽管条件艰苦,但有学上,有书读,求知若渴的罗永章心里甭提多满足。

  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罗永章顺利考上县里一所中学。遗憾的是,考中专那年,因为身体原因,罗永章没被录取。

  “那就读高中,好好考大学吧!”面对人生第一次挫折,罗永章没有气馁,而是默默给自己加油打气。考大学那年,他以超出录取分数线13分的成绩,成为当时学校第一个能上大学的人。可惜,时运不济,由于报考志愿过高,罗永章最终未被录取,只能复读。

  又一次挫败,仍然没有击垮他。

  努力,努力,再努力。多少个日日夜夜,罗永章废寝忘食,挑灯夜战。在他的带动下,复读班同学们的斗志都被点燃。第二年,全班55名学生几乎全部考上大学,而他也在急性肠胃炎的情况下带病参加高考,最终以超出重点大学50分的成绩考入兰州大学化学系。

  1981年,罗永章来到甘肃兰州,那个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汪俞佳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