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竺建伟:一生教育人 一片赤诚心

发布时间:2017-08-14  来源:

放大

缩小

  大学毕业即踏上三尺讲台,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20余年,一路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区教育局局长、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竺建伟用每一个岗位扎扎实实的工作、勤勤恳恳的奉献履行着自己当初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承诺。尽管并不热衷过多谈论自己的经历,但一说到教育,竺建伟还是饶有兴致地和笔者分享了多年工作的心得和体会。

  勇于实践,开拓进取,取得教育装备工作新突破

  2013年,竺建伟调任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这对于这位教育战线上的老兵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很快,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和对事业认真钻研的精神帮助他迅速适应新的岗位,并在教育装备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要的职责是协助市教委做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装备的标准制定、规划管理、评估督导、队伍建设等工作。结合上海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和自身工作经验,他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上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助推教育转型,服务学生发展”的工作理念,强化了教育装备的育人功能、应用功能和专业要求。为此,他要求中心的工作重点从注重装备建设向注重应用绩效转变,从注重产品供给向注重质量管理转变,从注重单一标准向注重多元需求转变,成为集研究管理、服务展示功能一体的创新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研究与发展中心。

  以往,教育装备工作更多注重单纯的装备设施本身,忽视了应用的效果和对学生发展的推动。对于这种情况,他提出教育装备工作必须契合教育理念,通过营造多样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实现新技术新装备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持和引领教学变革,并且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服务保障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在此基础上,竺建伟带领中心为上海建设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作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3年和2014年,上海连续两年以市政府实事工程的形式,为郊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更新、配齐实验室设施设备,并创设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区,强调装备要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在校园内创设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区优化学习环境,在完全开放的区域内配备相应的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仪器。这种学习内容以校本课程为基本,学习方式体现自主、体验和探索,环境设施多样开放的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区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系统、丰富、有创意的实验探究环境,激发了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2010年,上海将“建设若干个区域性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室和50所高中专题创新实验室”列入教育改革和规划重点发展项目,经过近几年努力,通过建设与课程匹配的综合性实验条件,将学习内容、学习特征和设施设备有效融为一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开发学生创新潜质,激发学生创新意愿,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上海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中,竺建伟和他的团队进一步推进了实训教学平台建设,完善了一套凸显开放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效推进了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效解决了以往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分布不合理、与人才培养要求脱节等难题,并因此获得了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责任在肩,砥砺前行,回首教育与民进事业不忘初心

  尽管工作多年经历丰富,从事过多个教育岗位,竺建伟依然对自己经历过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记忆犹新。对于教师工作,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学生要有爱心,要尊重理解学生,要始终保持着奉献和牺牲精神;对于校长的工作,他表示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和认识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然后才是对学校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对于教育局长的工作,除了要有对于区域教育发展定位和目标的全局规划外,还要创设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以及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支持教育发展。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要求都不同,竺建伟的言谈中流露出的是一份不变的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于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个体的尊重,这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要求,也是他在如今岗位上继续前进的动力源泉。

  当年受到身边优秀的民进老教师影响,28岁的竺建伟选择加入民进,至今他依然感叹那些优秀民进前辈无论是在人品上,还是在专业能力上都始终是他前进路上的榜样。多年来,他对民进“立会为公”的宗旨有了更深的认同和体会,更增强了他以民进为荣,继承民进优良传统,在本职岗位发挥更大作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发挥自己在教育行业工作的专业优势,担任过两个区的区政协常委以及民进市委委员等职务,在教育改革、教育均衡化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议对策。在担任校长、区教育局局长等一把手时,他更是注重听取更广泛的意见建议,为民进传递更多声音和正能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教师、校长、区教育局长到如今的岗位,竺建伟始终扎根于教育事业第一线,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辛勤奉献。支持他的除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重要的是他经常挂在嘴边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工作者的那份“奉献精神”。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