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中央与中国林科院倾情科技智力合作

发布时间:2017-10-26  来源:《团结报》

放大

缩小

  “原来是越没有饭吃就越开荒种地,没想到越是开荒越歉收。现在种上了金银花,水土不下山了,我们的日子也好过了。”提起民进中央“黔西南州30万亩金银花基地项目”,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珉谷镇牛坪村村民刘存华禁不住激动地说。多年来,这30万亩不起眼的小花,以藤本常绿植物独有的特性,紧紧地包住地面上连绵起伏的裸露岩石,让绿色铺展得漫山遍野。也就是这种小花,有效地防止了贵州石漠化土地的水土流失,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让贵州黔西南州的贫困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

  回顾民进中央近年来的社会服务工作,像金银花这样的生态科技扶贫项目还有很多,而它们正是民进中央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开展科技智力合作的硕果。

  借梯上楼开展科技合作

  2003年11月,时任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的张怀西一行到中国林业科学院调研,当时担任院长的江泽慧同志及全体院领导与民进中央的领导进行了亲切交流。双方表示,要相互支持,为林业的发展共同努力。从此拉开了民进中央与林科院合作的序幕。几年来,他们成功举办了中国(毕节)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文明高层论坛,共同推动了毕节草海治理与甘肃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共同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民勤盆地沙化治理等。

  谈起这些合作成果,曾多次参与相关项目的中国林科院治沙团队首席科学家、民进会员卢琦如数家珍。卢琦告诉记者,我国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近20%,分布于30个省的上千个县,同时有近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几十年来,一些条件相对较好、治理相对容易的沙化土地已经得到治理或初步治理,但治沙成本越来越高;不利的气候因素,特别是干旱对加速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类滥开垦、滥放牧、滥用水资源等行为是沙漠化防治的最大反作用力。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民进与林科院开展了毕节石漠化治理、民勤盆地沙化治理、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等一系列的项目合作,这些项目的成功生动体现了二者优势互补,合作领域广阔、合作成效显著。

  发展与治理都需配套规划

  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河西走廊的发展十分关心,特别是对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十分关注。温家宝总理曾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作过多次批示,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要求把民勤生态治理作为国家项目,实施综合治理。民进中央通过实地考察向国务院反映情况,依托林科院等单位发起成立甘肃省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专家顾问组,把推动星火产业带建设同河西走廊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积极发挥智力科技支撑的作用。双方还就推动草海保护治理工程,参与攻克技术难题和规划修改完善开展了有效的合作。

  我国沙漠化防治多年来形成了多方领导、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无法统一的局面,资金分散、形不成拳头效应。一些地方一边投资治理沙化土地,一边又越权审批开荒,造成用水紧缺、草场退化。因此,建立和调整经济发展与沙漠化防治相结合的规划迫在眉睫。2007年7月,甘肃省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在甘肃武威举行。从事科技政策、农业经济、区域综合发展、生态和荒漠化治理、企业经营策划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22名专家被聘为专家顾问组成员。之后,专家顾问组在民进中央的协调支持下,通过甘肃省科技、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具体组织,深入了解河西走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星火产业带建设现状,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与生态治理献计出力。

  正如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所指出的,民进中央与中国林科院的合作是富有成效的,是多党合作服务科学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本文有删节)

作者:黎长华 团结报记者 秦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