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严隽琪:努力做好 教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13  来源:

放大

缩小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庆祝教师节之际,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上,让全社会给予教师发展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不少问题,如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度、社会转型中的教师管理体制、编制和职称制度的合理性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教师系统内的,更有系统内外互相牵制的。

  “教师教育”即师范教育和教师职后教育,是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教师教育”如何做得更好?

  教师必须具备前所未有的不断学习的能力。中国有句老话,求学问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从前人的智慧,即书本中受到启迪和教诲,还要对现实社会进行亲身的观察和实践。以前还常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简单的幻灯、录音录像等电化教学技术,到“电子书包”、慕课(MOOCs)、在线学习、“翻转课堂”乃至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和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断推陈出新,而且更新速度在加快。今天的学生能够简单便捷地在网络上自主学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不受时空约束地接触最新文明成果,信息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今天的老师必须面对信息化大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把握好新时期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协作的学生一定更适应发展中的学习形态;而不断学习、教学相长型的教师也一定更适应改革中的教育形态。教师教育要为教师适应时代需求而加油助力,同样必须面对信息化的大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教师培养模式要创新、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改革,教师资格制度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更精准。

  创新型国家呼唤校园的创新文化。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教育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引导精神追求和培养思想判断。人的思想境界是分层次的,创新欲望也是有层次的:从生而有之的好奇心,到体现进取心的学习目的,再到具有道德意义的责任心,直到物我融合的唯美境界。创新文化就是鼓励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就是宽容学生对既有结论的质疑、就是欣赏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就是启迪学生高尚的志向、就是培养学生对责任的担当。由此可见,如果认为创新型人才可以用唯一的模式来培养,那本身就违反了创新的本质,如果认为创新文化可以简单地标准化、指标化或形式化,那也与创新的本质相悖。学生的兴趣也好、勇气也好、志向也好、责任也好,其形成都将受到教师的素养和日常言传身教的熏陶和影响,都将在教师不拘一格的“因材施教”理念下,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逐步成型。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教师教育要促进教师会鼓励、会宽容、会欣赏、善启迪、负责任。当然,教师管理制度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指挥棒的作用。

  立德为先重在立师。教育的本质是传播价值、传授基本信念,让世界和人生变得可理解、可参与、可选择,给学生的生命带来意义,“德”自然是其中之魂。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但知识不等于德性,况且网络上的各类信息庞杂繁复、良莠不齐。知识绝不仅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需要,知识一旦被人解释、传递和利用,就必然与主观世界相通,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都在发挥着知识对“德性”的涵养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对社会的认同。在教育生活中,教师的品德品行在知识传递中、在点点滴滴的行为示范中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是所谓的教育是以人格影响人格,以情感唤醒情感,以德性培养德性。

  时代呼唤高素养的教师队伍,迫切需要教师教育的深化改革。

  (人民日报 2016年09月08日)

作者:严隽琪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