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亮点回眸

教育为引 文化为媒 深化两岸合作交流

——民进十一大以来会中央工作亮点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17-11-27  来源:民进中央研究室

放大

缩小

搭建共话平台,促进两岸学术思想碰撞

  民进中央自2014年起建立了一个推动两岸高端学者专业学术交流的新平台,即“两岸学者共话”论坛。举办论坛的初衷源于一些台湾学术界朋友们的提议,他们希望通过小范围、高层次和宽松的学术对话平台,让两岸的专业同行能够“面对面”,有比较深度的研讨交流,以期达到两岸学术界相互了解和共同精进的目的。

  2014年,民进中央举办了第一届“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主题是两岸交流较少的世界史专业,邀请了来自两岸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知名世界史专家,围绕两岸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世界上古中古史、主要国家国别史等专题深入研讨交流。2015年,民进中央举办了第一届“两岸学者共话·社会学”论坛,以“社会学与社会变迁”为主题,邀请来自海峡两岸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社会学家,围绕社会发展与国家能力、社会创新与社会治理、网络社会与社会研究等问题深入研讨。与会学者有交流、也有交锋,有交融、更有启发,犀利鲜明的观点和掷地有声的表述大大增强了会议的吸引力。大家一致同意共同推进“两岸学者共话”论坛的持续开展,并经过初步商定形成了会议备忘录,今后每二至三年召开一次论坛。

  根据备忘录,2016年北京大学和民进中央合作,主办了第二届“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论坛,围绕两岸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国家国别史、世界通史与专门史等专题展开了研讨交流。2016年台湾政治大学和民进中央合作,在台北举办了第二届“两岸学者共话·社会学”论坛,活动以“把社会找回来”为主题,在深入研讨交流的基础上,安排了考察台湾社企聚落、乌来部落、坪林社区、临海农场、八烟聚落等特色项目,通过频繁的互动和交流,两岸社会学的学者们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激扬青春梦想,助力两岸青年合作发展

  青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力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两岸青年的前途息息相关,需要两岸青年人的共同努力。

  民进中央每年接待由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组织的“纵横北京”中华文化研习营。自2013年起,文化研习营的成员主要以大学生为主,共接待了500多位台湾大学生,分别以“美好的大学生活”“大学和人生”“台湾学子与中国梦”等为主题,由民进中央安排一位主席与大学生们进行“与大师对话”面对面交流,和台湾学子分享经验与智慧,同时让他们了解大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得到了台湾青年学生们的高度好评。

  为推进两岸青年企业家交流,2016年和2017年由民进中央指导、民进中央办公厅和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合作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青年企业家圆桌会议”,共邀请了来自两岸的200多位科技和文创领域的青年企业家(45周岁以下为主)出席了会议。会议以“创新发展与经济合作”为主题,以创新、合作、发展为宗旨,搭建了一个以科技文创类企业为主,以创新合作等内容为题的海峡两岸青年企业家交流平台,得到了两岸青年企业家的一致好评。民进中央还充分发挥民进企业家会员的资源和优势,在民进北京市委会的帮助联系下,去年以来共帮助联系16位台湾大学生在大陆企业实习,为他们在大陆创业就业、学习交流提供便利。

  此外,民进中央进一步加强同台湾有关社会组织和团体的交流交往。2013年以来共接待“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台湾青年创业赴京参访团”“台湾高校校长京津参访团”“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参访团”等团组来访600余人次,进一步联络感情、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组团赴台交流考察。2013年,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带队赴台出版考察,这也是叶圣陶研究会第一次组织出版界考察。2014年,应金门县社教文化活动基金会邀请,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率开明画院文化交流团,赴台参加“金门诗酒文化节”,与来自台湾及海外的文化界人士吟诗作对、挥毫泼墨,进行诗酒文艺创作和交流。2015年,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带队赴台教育考察,参访了4所台湾中小学校,与台湾北部、南部和东部基础教育界的校长、教师及当地教育部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对台湾教育发展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2016年,民进中央秘书长高友东率出版考察交流团赴台考察,进一步加强了与台湾出版界的联系。

  将对台工作与参政议政职能相结合,积极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建言献策,造福两岸民众,是民进中央推动两岸交流的另一着力点。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向中共中央报送有关台港澳建议书15份,向全国政协报送信息106篇。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民进中央将继续秉承“集智聚力,有思有行,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方针,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打造品牌项目,为推动两岸教育文化交流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陈少坤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