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亮点回眸

让非遗活在当下

——民进十一大以来会中央工作亮点系列报道之十二

发布时间:2017-11-27  来源: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

放大

缩小

  你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的传统习俗么?你是否领略过京昆艺术的精彩绝伦?你知道精美的景泰蓝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技术、精神情趣等方面精心追求,形成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今天,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血脉正在现代生活中慢慢消失,很多人已对这些问题逐渐淡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如何传承与保护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2015年11月19日,北京已经是正直隆冬,室外风寒料峭,但是在全国政协礼堂的会议室里却充满暖意,由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的全国政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19位来自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坐在一起对话、交流,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献计献策。

  为了筹备本次会议,民进中央作为联合主办方之一,多次赴全国多地进行专题调研。如何培养非遗传承人?如何建立系统的保护体系?如何使非遗适应新的时代?这是他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为非遗传承关切奔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依存的社会环境日益变化,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和流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本世纪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开展,10多年来成果显著。截止到2015年6月,先后有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累计1372项,同时建立了县、市、省、国家的四级名录体系加以保护。不过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也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解决新问题。

  民进的主界别是教育、文化和出版(历史上名人辈出)。民进全会及民进中央把围绕文化建设和大发展大繁荣议政建言作为每年的“必修课”纳入议事日程,严隽琪主席和罗富和常务副主席都曾亲自带队积极开展大调研、重点调研和专题研讨,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建议书,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发言,向全国政协报送大会发言和党派提案以及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

  当接到全国政协给民进中央的“命题作文”——共同筹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时,民进中央领导以其对文化一如既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两会后即作出了认真部署,“集智聚力”发动民进省级组织和民进中央专门委员会开展调研和研讨,并亲自带队前往江苏、河北、陕西及北京的故宫进行专题调研。

  严隽琪主席在赴故宫博物院调研时,没有看那些恢弘的宫殿,也没有领略不对外开放的文物,而是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和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道“丈量”因为经费问题蒙满灰尘的库房,因为人力问题无力修复的大量文物,就非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尤其是在专家队伍稳定、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面临的制度困境。

  不仅民进中央动了起来,民进多个地方组织也闻风而动。北京、河北、江苏、陕西、黑龙江五个民进省级组织也在本地围绕非遗进校园、大故宫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工业遗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等开展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大家在惊叹各地传统技艺的同时,技艺传承的困境则更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人员老化、后继乏人,税负过重,宣传力度不够,非遗资料抢救整理缺位。

  在调研中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为的是集思广益,更好地建言献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人才、管理、创新……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问题、新挑战汇聚在19日下午的双周协商座谈会现场,委员与专家们满怀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围绕这些问题各抒己见,希望能够推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作者:杨振敏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