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敝帚楼杂忆

发布时间:2018-01-05  来源:

放大

缩小

  袁氏利用国会选出正式大总统后,即将国民党议员资格撤消,利用进步党以解散国民党后,即将进步党人一脚踢开。尝闻诸当时之机要局长张一尘氏,凡梁启超、蔡锷所上条陈,袁氏绝不过目,问之,则笑曰,渠等得丰衣足食足矣,盖以猪仔畜梁蔡等也。加以各省省议会及地方自治撤消后,民气无由宣泄,而处高位者,均属贪诈之流,以逢迎为能事,故虽民怨沸腾,而袁氏仍冥然罔觉,自以为天与人归,实则已众叛亲离矣。袁氏本以欺骗人民欺骗部下起家,而其终也,适足以自欺而已。

  袁氏称帝之前,惧北洋旧将之不服调度也,乃创立所谓模范团者,团长由袁自兼,以训练十师军官为目标,分五期训练,每半年一期,第二期以袁克定为团长,欲创造新势力,以代旧北洋系统,因克定骄矜之态,不可一世,遂使段祺瑞、冯国璋,益怀疑惧之心,造成土崩瓦解之局势,此亦一重要因素也。

  尤为袁氏致命伤者,对日外交失败至不可救药是也。日本乘第一次欧战方酣、列强无暇东顾之机会,突于民国四年一月十八日,向袁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之无理要求,逆料袁氏正在进行帝制,无力抗拒,势必全部接受而后己,故于提出之初,严嘱中国方面,绝对秘密,不得泄漏,盖欲造成既成事实后,始行宣布耳。此事在日人方面,亦属估计错误,初不料袁氏做贼心虚,未敢贸然承诺,欲用拖延政策,以为观望之计,乃大触日人之怒,于同年五月七日,提出最后通牒,限四十八小时答复,而袁氏卒以对日屈膝闻。当时舆论大哗,袁氏之威望,从此堕落,莫可挽回矣。然日人之欲望,犹未能满足,且知袁氏之必失败也,乃复弃之如敝屣,转而对袁落井下石,盖欲见好于吾国人,以为后图焉耳。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日本公使日置益,会同英、法、俄三使提出联合警告,展期举行帝制,又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单独向袁政府提严重要求,限十五日之前为诚意之答复,十五日又会同英、法、俄、意四国公使,提二次警告,迫袁氏答以“本年内决不实行帝制”。翌年,袁氏派周自齐为贺日皇加冕特使,日人又拒不接待。凡此日人所为,皆于袁氏大为不利,袁氏撤消帝制,诚不得已也。

  帝制撤消后,袁氏仍恋栈不去,各方面纵横捭阖之风甚盛。南京之冯国璋,徐州之张勋,蚌埠之倪嗣冲,最为活跃。而尤以冯氏野心为最大,阴欲酝酿第三政府,仿照辛亥年临时参议院故事,邀集未独立各省代表开会于南京,推选临时总统,再改选新国会,以产生正式总统,则此席必属冯氏无疑。是时,研究系之林长民,则由张一尘氏介绍,潜入冯幕,与旅居沪上之汤化龙氏,互为声援,参与机要,盖欲排斥民党,排斥西南,择民元约法之利于己者用之,其不利于己者删之,他日为号称“再造共和”之段祺瑞所策画者,已一一为冯氏借箸以筹。不意张、倪两氏,别有用心,冯氏一人,无力操纵,加以西南五省军务院组织成立后,即宣布袁氏已丧失总统资格,依法应由黎元洪继任,全国舆情,无分南北,一致拥护,遂使南京会议,黯然无光。值袁氏去世,此会议遂亦无疾而终。惟于此有欲一言者,凡列席南京会议各代表,皆为张勋邀往徐州,继续开会,张氏俨然以盟主自居,迨徐树铮奉段祺瑞命南下,对于张氏,曲意笼络,张氏遂自谓天下英雄己尽入殻中,他日复辟之动机,实源于此焉。

  袁世凯殁后,北洋派之重心,移于段祺瑞之门,段氏拥护黎元洪氏继任大总统,而己则为之国务院总理,府院之间,宜若可以诉合无间矣。然未几而府院之争,勃然爆发,乃至于不可收拾。其故何哉?属于制度方面所造成者半,而属于政治方面三数政客挑拨离间所诱致者亦半焉。

作者:王 绍 鏊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