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重视“一带一路”沿线饮用水
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8-02-27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放大

缩小

  一、“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饮用水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

  对砷、铅、锰等重金属的高浓度或长期摄入,会引发严重的地方病,造成人体健康损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饮用水中含砷量建议在10μg/L ,未污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含砷量通常在1-10μg/L。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约50个国家的1.4亿人口面临饮用水砷超标(>10μg/L)的问题,而大约1.1亿人生活在东南亚和南亚的10个国家和地区(孟加拉、柬埔寨、中国大陆、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中国台湾和越南),这也正是“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区域。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含中国)中,有48个国家出现了砷污染问题。

  南亚是地下水、饮用水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受高砷地下水影响的人口约有1亿。孟加拉国5700万人饮用的地下水砷浓度超过10μg/L;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有5000万人口患有砷相关的疾病,其地下水砷平均浓度为200μg/L;巴基斯坦58%的地下水样本含砷最高值超过WHO设定的10μg/L的阈值。

  东南亚地区饮用水砷污染也十分严重。2002-2003年,25个非政府组织利用UNICEF提供的砷测试试剂盒对柬埔寨高风险区约5000个管井进行了检测,发现20%的管井砷浓度超过50μg/L,50%的管井砷浓度超过10μg/L。2005年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也检测出地下水砷污染,40%的管井中砷含量超过100μg/L,据估计,越南数百万人口面临慢性砷中毒的危险。

  二、“一带一路”倡议为砷污染国际治理提供了政策和行动框架

  近年来,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出现了合作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尝试。但是,目前的国际公约主要针对的是人为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对于天然存在的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国际合作仍以单边为主,具有战略性、约束力和凝聚力的国际合作尚未破题。

  中国正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创新性理论。“一带一路”倡议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为重金属污染的国际治理塑造了政策和行动框架。

  我们建议,中国政府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发挥领导作用,向相关国家提供援助及技术支持,以弥补目前区域合作功能上的局限和不足,以治理水污染为纽带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供“中国方案”。

  三、以治理水污染为纽带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措施建议

  (一)与其他国家分享水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

  与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中国在水污染治理等环保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相关调查也比较翔实。近年来,中国在水污染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我国多家企业在国外设立了联合研发实验室,产品已进入巴基斯坦等国家。新兴环保产业的技术输出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方面的新亮点。

  (二)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高风险国家水污染调查、监测与数据共享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地下水质量的调查存在着数据缺乏和不完整的问题,一些地区相关调查还没有开展。因此,绘制水污染的高风险地图,迅速发现污染区,采取有效措施改水,将为政府和援助机构治理水污染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三)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除砷设备、技术和改水援助

  中国可以利用在水污染治理技术和相关产业方面的优势,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向沿线国家提供技术,帮助沿线国家除砷、除氟和改水。通过亚投行等“一带一路”金融组织,设立水污染治理基金,重点支持除砷、改水等技术的研发、推广与成果转化。

  (四)培训卫生保健人员治疗砷中毒病人,并从事病例管理和康复研究

  建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相关疾病的医疗人员、诊疗技术和药品器械,帮助沿线国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议在沿线国家规划合作建立若干区域医疗中心、医疗研究院所等,作为打造“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平台。以南亚、中亚和东南亚国家为重点,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相关病例和康复数据的研究,深入了解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健康安全保障需求。

  (五)推动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治理机制

  对于跨国界水污染的治理,除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外,还需要构建深层次的治理框架。目前,汞污染治理的国际合作比较成功,汞污染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可以借鉴这方面的经验。

  (六)设立专门性的管理机构以发挥协调、整合效应

  目前中国水污染治理的管理组织架构无法适应不断增长的国际合作需求。建议在整合国家环保部、卫计委、发改委等有关机构职能基础上扩充形成专职执行饮用水污染治理国际合作的官方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统筹援外资金、协调民间力量、引导企业服务、推进国际合作中发挥中枢作用。

作者: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