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尽快对危废处理行业发展进行长远布局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8-02-27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放大

缩小

  2017年一系列有关固废、危废的禁令先后出炉。《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正式实施,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行业清理整顿。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危险废物的处置,但目前整个危险废物处置领域还存在大量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对危废处理存在缺乏全面规划、制度设计缺陷多、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一是缺乏全面规划,目前全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数量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而山东、内蒙古、河南、湖南等重要的危废排放地区处理能力不足,这与政府只招商引资,不配套相关危废处理企业存在很大的关系。二是危险废物的贮存、收集环节“盲点”和“堵点”缺陷较多,不少地方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目前依然采取落后的纯纸质化管理,很容易伪造、变造,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三是危险废物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人员严重缺乏,特别是区、县一级缺乏专门的危险废物管理人员。

  二、危废处理行业存在产业缺口大、产能利用率不足、恶性竞争等问题。一是产业缺口大。据媒体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危险废物实际年产量在8000万吨到1亿吨之间,而2015年危废处理行业实际经营规模仅为1536万吨,有效处理能力最高仅为19.2%。二是产能利用率低。据2014年媒体披露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危废处理行业的实际产能利用率在 60%到70%之间,已有产能未能充分利用。三是危废处理行业除了面临着新建项目审批复杂、落地周期长、回收成本慢、利润低的困难。近几年更是由于跨界者、资本方的争先布局,跑马圈地,抢夺人才,引发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出现规模效应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利润率下滑和实际处理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三、产生危废的相关企业存在管理混乱、违法处置等问题。一是相关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完善的危废管理制度,或者制度落实执行不力,有的甚至放任“跑冒滴漏”等所谓的生产漏洞长期存在,以此减轻企业处理危废的压力。二是故意违法处置危废。近几年,各种关于化工企业偷排、偷埋、混装处理危废的新闻屡见不鲜,这还是只是被主管部门抓住现行的,不少企业在开办之初就采取阴阳设计图、明暗管双排污系统、厂区内预留地下填埋空间等方式,做好了偷排、偷埋的准备。

  为此,建议:

  第一、加强对危废处理行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强政策的倾斜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加入危废处理行业,以改变目前99%的危废处理企业为小、散、弱民营企业的行业格局,提升行业的规模效应。二是加强对危废处理相关研究项目的支持,鼓励技术创新,牵头实现产学研结合,为新技术快速应用提供适当的创业扶持。三是对区域性危废处理模式进行科学布局,对于产业集中区域应当强制配备危废处理企业;对于地广人稀、危废来源多为医疗废物等的地区,可以谋划建立危废的储存、转移、集中处理机制,尽可能提升危废处理的效率。

  第二、将危废处理行业作为重要一环纳入产业规划布局。将危废处理作为必选项,纳入各地的工业园区规划之中,凡是新上马的园区,必须要配套危废处理企业;对已经建成投产的园区,如果缺乏危废处理企业的,要尽快引进和上马。同时,规划中需要有超前意识,给危废处理企业预留足够的储备土地等,以便其随时扩大产能,应对急剧增长的处理需求。另外,也要结合产业特点和行业规律,利用技术创新,努力构建产业循环,使部分危废变废为宝,成为其他企业的产品原料。

  第三、进一步发掘公示等现有制度优势,同时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危废监管水平。一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掘公示制度等的优势,如借鉴日本经验,要求企业定期将环保建设、排放数据向周边居民公布,并通过多种渠道公示;同时,利用新兴的直播平台,开设专门的环保直播频道,既可以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相关状况进行二十四小时直播,又可以让民众通过直播对排污等情况进行实时举报。二是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的数据开放,依托大数据手段,通过综合分析发现企业的数据异常,并进行重点检查。三是强化技术装备的升级,利用好无人机、远程监控等新技术手段,减轻监管人员的负担,提升监管效率。同时提升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的技术含量和防伪水平,使之更难伪造,更易溯源。

作者:     责任编辑: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