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胡卫委员的两会“第一声”

发布时间:2018-03-05  来源:人民政协网

放大

缩小

  3月2日,一见到记者的胸牌,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就笑起来:“政协报可是我的‘老朋友’了!”

  这话不是客套,不少媒体记者提问,都是从胡卫刊发在本报的文章中取材展开。他深有感触地对媒体说:“我是个从业30多年的教育研究者。上届任期内,我跟随全国政协的调研组深入了全国13个省市进行调研。在这些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严峻的问题:农村空心化。大量的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家庭的残缺,又衍生出安全问题、教育问题。基于这些积累,我写成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好几份提案。我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是我今年两会的‘第一声’。”

  想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安全、教育困境,胡卫认为,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建立、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胡卫说,传统社会农村的自有治理结构对农村的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今天,有必要重建农村的治理体系,让那些曾经世代流传的优秀传统重新生根发芽:“不要小看农村,比如以前农村讲究‘学而优则仕’,对孩子的文化培养是很重视的。这些优秀民俗,与农村基层党支部等基层治理体系相结合,才能让农村文化重获生机。”

  而在此之上,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还是继续缩小城乡、东西部地区差异,让父母重回家庭。

  “孩子完整的人生,离不开完整的家庭。”胡卫说,“在我的调研经历中,见到太多隔代养育的留守儿童。能让孩子吃饱穿暖,保证不失学,在留守儿童中就算很幸运的了。包括我们现在看到大量的儿童性侵害案件,我看到公益组织的数据很惊心。而这还仅仅是曝光出来的案例,还有大量没有曝光的案例。在许多儿童性侵案件背后,都存在着家长对孩子监护的不到位。”

  “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胡卫说,父母缺位是造成少年儿童成长环境缺失的重要原因。不能得到父母有效陪伴的孩子,面临的不止是性侵害的风险,还会遇到更多的伤害、暴力、情绪问题。因此,父母需要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资料。而要想让留守儿童能有父母的陪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村劳动力可能也愿意回归农村、回归家庭。

作者:孙萌萌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