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马玉霞代表:像派驻第一书记一样派优秀人才进行教育帮扶

发布时间:2018-03-07  来源:东方今报

放大

缩小

  3月6日下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举行联组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实验中学校长马玉霞在发言中建议建立名校和贫困学校结对帮扶制度,名校像派驻第一书记一样派优秀管理人才帮助贫困学校改善、更新理念。

  大省办教育不易

  义务教育在校生全国第一

  在发言中,马玉霞提到,今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就是公平和质量,这其实也是近几年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均衡教育资源,一方面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河南这些年在基础教育发展上,很好地坚持了以公平和质量为导向,普及率和教育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马玉霞说。

  目前,河南学前三年毛入学率8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普通高中大班和超大班占比分别下降9.6%和11%,并打造了首批“特色高中群”。在体育美育方面,河南不断探索体育美育发展新模式。我省首创的中小学每天上午、下午各半小时“大课间”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河南省实验中学已连续两年在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比赛中夺冠,填补了河南校园足球发展的空白,也创造了全国中学生足协杯的历史。目前,河南一大批足球特色校涌现出来,被媒体称为校园足球发展的“河南现象”。

  马玉霞表示,河南作为全国第一教育人口大省,现有各级各类教育人口2820.9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6.15%,占全国教育人口的8.77%;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1411.22万人,占全国的9.71%,居全国第一,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三大建议助推基础教育均衡

  虽然河南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经济、历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河南也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她专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之后跟踪制度

  马玉霞表示,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升,但农村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后继续就读的比例仍不太高,尤其在很多经济和教育水平较落后地区,这些学生心智还不成熟,缺少相应的技能,直接进入社会,不仅为将来的贫困造成隐患,还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她建议国家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之时,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之后未能继续到高中就读的15岁到18岁未成年人建立跟踪制度。国家、政府、家长要共同承担监护、教育的责任,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或引导到中等职业院校学习。

  ●像派驻“第一书记”一样助名校和贫困校结对帮扶

  “当国家层面持续发力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之时,社会也应跑起来。”马玉霞建议,各省市、各地区都有一些教育水平较高的优质学校,各地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倡导、鼓励这些名校跟一些经济、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地区的学校结成帮扶对子,连点成线,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为贫困地区的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帮扶服务。

  这些年,河南省实验中学大力开展援疆、援藏工作,同时还和兰考、洛宁、泌阳、确山等贫困地区的6所薄弱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积极参与教育扶贫的具体实践。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些模式还只是停留在‘远帮’的层面。除了‘远帮’之外,还需要‘近扶’。”马玉霞还专门引用了一位教育同行提到教育帮扶时说到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派去带领打鱼的人”。

  为此,她建议像派驻“第一书记”一样派遣优秀的管理人才协助他们改善管理、更新理念,认为这是更为有效的办法。“模式是死的,人是活的,优秀的管理人才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嫁接,使名校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作用。”马玉霞表示。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在马玉霞看来,教育脱贫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高校师范专业对优秀人才依然缺少吸引力,第一志愿选择师范专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比例依然较低。

  为此,她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抓紧调研、尽快落实刚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作者: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