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刘春平委员: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和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8-03-08  来源:中国气象报

放大

缩小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在采访中表示,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源头上的人才培养不可忽视。他今年提案建议,整合涉灾教育资源,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学科建设,夯实该领域科研人才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70%以上的大城市、50%以上人口、75%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灾害严重的地区,受灾区域大、人员伤亡多、灾害损失重已成为基本国情。

  “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加速的背景下,我国灾害系统正变得更复杂,灾害风险更突出。”刘春平认为,“三个转变”理念的提出,尤其是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灾种转变的理念,是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一个巨大飞跃。

  尽管在理念和能力上已有长足进步,但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教育和人才仍是薄弱环节。长期从事防灾教育的刘春平对此深有体会。

  “在我国当前的学科体系中,涉灾学科极少;专业体系中尚未设置与防灾减灾救灾直接相关的本科、专科专业。要培养涉灾领域的专门人才,只能挂靠到其他相关专业。”他告诉记者,目前这一领域学科建设严重滞后,教育体系不完备、教育方法不科学,难以有效支撑相关的学术研究、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

  正因如此,刘春平在提案中呼吁,整合各类防灾减灾教育、学科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建立健全适应中国国情和教育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防灾减灾救灾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增设应急管理、灾后重建、灾后心理疏导、灾害传播等学科,培养实用型的综合防灾减灾专业人才。”他说。

  面向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也同样重要。刘春平认为,应从基础教育入手,将防灾减灾救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各级教学指导大纲,强化全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提高技能。

作者:贾静淅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