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尚勋武委员: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

发布时间:2018-03-13  来源:澎湃新闻

放大

缩小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甘肃省主委尚勋武 澎湃新闻记者韦毅图

  作为一名农业专家,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甘肃省主委尚勋武长期的工作生活经历,都投身在高校农业科研、农牧业产业发展第一线上。

  在尚勋武看来,“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县摘帽,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的承诺,向全体人民的承诺。时间还有三年,需要脱贫的人还有三千多万,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最难在脱贫的持续性,也就是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培育上、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激发上。”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

  如何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现代农业体系如何推进建设?脱贫攻坚中现在又面临着哪些问题?有何破题良方?

  日前,尚勋武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讲出了自己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看法。

  治理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等作风问题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2017年7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地方还有新的表现。近段时间以来,各方面普遍反映,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脱贫攻坚工作,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制止。

  尚勋武表示,扶贫中的一些形式主义值得重视。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过程中,识别和验收都会涉及一系列的数据采集。从目前的实践看,部分地区确实存在表格设计复杂、内容重复、督查检查过多,贫困户重复填写扶贫信息、收入情况表格的现象。再一个是上级领导去基层检查扶贫情况,基层应付不过来,就专门设定上级领导下基层的检查线路,因此出现了类似扶贫验收线路成了"旅游线"的现象。这种现象要坚决予以杜绝。

  尚勋武告诉澎湃新闻,"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还是要从原因入手,首先要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目标简化考核验收程序、内容,完善有关标准,考核验收是指挥棒,所以程序、内容和标准十分关键,要从脱贫攻坚的工作实际出发,把研究成果凝练成工作内容和步骤,力求简单明了,能用大数据获得的数据资料就不在现场采集。标准要具体,并保持一定时间内的稳定。扶贫领域贪污挪用、厚亲重友等现象在一段时期特别是十八大前一度比较严重,这五年来有了很大改变。"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中国去年发布《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指出,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补齐这些短板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策。

  尚勋武表示,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硬中之硬,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此类地区大多深居大山,远离经济活动中心,自然资源条件差,有些地方甚至不具备生存条件。

  根据尚勋武在甘肃多年的工作、调研经验,尚勋武总结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的几点原因:

  一、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建设投资大,短时间内补齐的困难多。由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过去多年采取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的方式完成,而贫困地区地方经济薄弱,没有配套能力,因此造成历史欠账,许多贫困乡村多年没有建设;另一方面山大沟深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投资成本也大,目前国家政策对贫困地区虽然取消了地方配套的要求,但采取全国平均造价管理,投资不足,有可能造成降低质量的建设或者地方为完成建设任务产生新的债务。

  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实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难度大。深度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程度普遍比较低,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医少药、上学困难等问题虽然逐步有了改善,但是由于设施、人才等配套要素不能顺利到位导致这些致贫、返贫因素依然活跃。

  三、深度贫困地区受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贫困人口和家庭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产业培育难度大。

  尚勋武告诉澎湃新闻,“就如何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来讲,既然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原因有特殊性,那么采取的措施也应该有特殊性。”

  “比方说可以用建设质量标准管理替代投资额度管理,采取一地甚至一村一策;在公共服务方面,除加大投资力度外,要研究制定吸引医务和教育人才到贫困地区服务的特殊政策;而对于条件特别艰苦建设难度很大的地方下决心移民搬迁。”尚勋武说道。

  让特色农产品先走出去

  在尚勋武看来,贫困地区欠发达是不好的一面,但是这些地区多年的发展滞后,也保留了一片净土,即土壤、自然环境具有独特优势。对农产品种植具有良好的条件,很多的土地都可以生产有机农产品。

  专访中,尚勋武还不忘为家乡甘肃的农产品“代言”。

  “以甘肃省为例,居长江、黄河的上游源头,黄土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汇,跨亚热带温带、冷温带三气候带。地理条件多样,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深度贫困地区大山里的土蜂蜜、花椒、银杏果、苹果、马铃薯、高原蔬菜,还有药食同源的当归、党参、红芪等中药材;黄土高原和甘南草原上的牛羊肉等。”

  尚勋武介绍道,甘肃省近几年加大了交通、水务、电力、网络等建设力度,为降低物流成本、吸引企业投资食品工业创造条件。同时,省里提出着力开发“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陇字号”知名品牌。

  “这几年甘肃贫困地区电商发展的很快,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利器’。正是有了电商扶贫的推动,陇南农产品销售如今已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重的新格局,形成了电商扶贫的‘陇南样本’。”

  尚勋武认为,未来农村产业不仅仅是农业,还包括了像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甚至一些其他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等。但农业生产仍然是乡村发展的主业和基础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抓好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不能放松,要把优质的土地资源用于生产农产品。农产品的生产要重视质量,质量优先,同时要重视品牌建设,使我们特色的农产品能够实现好的市场回报。

  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其他工业和服务业条件不成熟,尚勋武建议更要重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要帮助农民解决科技需求、金融需求、市场需求,同时也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专业的团队,使特色农产品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

   富起来也要重视文化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尚勋武认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对贫困地区而言,乡村振兴可以说是脱贫攻坚再上台阶的一个战略延续。乡村振兴战略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目标,扶贫攻坚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这两项工作面对的都是农村,但解决的是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不同阶段工作重点不同,但内部实质上有许多任务是相互关联的,有些内容有前后衔接的关系,有些又是一以贯之的。

  对于乡村振兴,尚勋武提出,还是要补齐差距:“贫困程度深的乡村,首先要尽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公共服务均等的差距。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多数地区目前最缺的还是各种产业和社会要素,特别是教师、医务、干部、致富带头人等要素向乡村流动的机制。”

  脱贫攻坚后的乡村振兴怎么搞?农民富起来以后,如何建设自己的生存家园?如何长远可持续发展?尚勋武认为,“要重视文化引领的力量。”

  澎湃新闻了解到,尚勋武向今年的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乡村振兴要重视文化引领的力量》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尚勋武在《提案》中指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我们看到的乡村凋敝现象,源于缺乏有效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引领。构建新型乡村文化,不能依赖自然演进,而必须挖掘农村传统美德,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相融合,进行重构和传播。这需要政府主导,需要社会力量配合。

  尚勋武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在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中有一条是“乡风文明”,目前,文化的作用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未被充分认识,在有关的工作部署中也很少。

  “我们在贫困村看到的凋敝现象,遇到的致富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都与文化引领缺乏有关。扶贫攻坚,既然是攻坚,就需要动员和鼓动,我们看解放战争的电影,所有的攻坚战都有文化宣传队深入前线作动员。”尚勋武说道。

  在尚勋武看来,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虽然不像产业培育等经济工作能看到具体成果,但是通过文化建设,能提高农村的凝聚力、集体意识,激发农村和农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应该加强。

  澎湃新闻注意到,尚勋武在《提案》中建议:

  文化活动是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生活,是有成本的,需要资金支持。目前村文化建设普遍重视硬件如建设文化墙、大舞台,甚至有些地方上级文化部门购买赠送娱乐设备等。这些投入有必要,但由于不接地气,与村民的能力现状不匹配,常造成浪费。因此,最好的投入方式是先投入到对村干部的文化培训上,并给予村委会一定的文化建设预算,提出要求,让村民做主,按需购买。

  此外,尚勋武还建议,乡村文化建设也要重视培育利用另一支重要力量,那就是“乡贤”。乡贤文化曾经是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在新时代,要注意引导其成为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乡村文化的弘扬者。

作者:     责任编辑:于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