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先佐:创新教师招聘思路,培养留得住的本土名师

发布时间:2018-09-04  来源:

放大

缩小

  乡村中小学师资弱,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多数学校在走这样的怪圈,新教师一般招聘不到,偶尔招聘一个两个新教师来,从低年级开始入手,学校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成效也不错,到第三年已经成为学校的骨干,而此时也到了年轻教师调动的最佳时机。年复一年,最终留在乡村薄弱学校仍然是那一批老教师。所以,应加大乡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创新教师招聘思路,优化、调整乡村教师队伍结构,不要指望在一段时间内有成熟优秀的教师调入或者留住,要培养留得住的本土名师,这是农村中小学摆脱困境的根本保证。而要培养留得住的本土名师,实行“定向招聘”“ 直接选聘”与“定向培养”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定向招聘所谓“定向招聘”,就是面对本乡本土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乡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和大学毕业生签订合同,大学毕业生必须至少在乡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或教学点服务五年,五年后可以续签或到其他学校任教。“定向招聘”的另一做法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录用教师使用事业编制实行年薪制。如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不含县城)新录用教师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 的新机制的做法,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定向招聘”方式。新机制的建立,一方面缓解了乡村学校教师缺编、年龄和学科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为乡村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打开了优秀青年大学生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政策通道,让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二、直接选聘所谓“直接选聘”, 就是直接选聘部分愿意长期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资教生”, 将他们转为正式教师。这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做法,既给了“资教生”希望,又解决了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师资问题,使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资教生”能够长期留下来为偏远地区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

  三、定向培养

  所谓“定向培养”,是指通过合同形式选招部分优秀学生委托相关高校培养,毕业后分配到生源所在地的村小或教学点任教的教师培养模式。如为了解决乡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教师问题,由江西省教育厅、发改委、人事厅、财政厅及省编办等共同决定实施《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始进行定向师范生政策试点工作。《方案》规定每年安排专科层次单列定向招生计划5000名左右,用于招收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和三年制定向培养,培养不分专业,采取全科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做到“能说(普通话)会道(讲故事),能写(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会画(简笔画、儿童画),能弹(乐器)会唱(儿童歌曲),能做(手工制作)会舞(儿童歌舞),能教(教学设计、说课)会导(幼儿心智辅导),能思(教学反思)会研(教学研究)”,成为高素质的全科型教师,毕业后回到生源所在地的乡镇学校、村小或教学点任教。为了保证该《方案》的顺利实施,定向师范生享受中等职业免费教育政策,前三年每生每年可以获得1500元助学金。

  经过几年的实践,“定向培养”政策则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师资严重短缺的局面。

  我们认为,国家公费师范生教育不应仅局限于部属和其他本科层次师范大学,而且要覆盖到师专、研究生层次,尤其是师专层次,因为在中师几乎全部撤销的大背景下,师专仍然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特别是幼儿园、小学教师、乡村小规模学校所需要的全科型教师,还应该以师专培养为主。国家通过实施公费师范教育来调控师范教育的发展,能够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吸引力,能够从根本上吸引优秀学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并到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学校任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具体来讲,农村幼儿园、小学教师仍应以师范专科学校培养为主,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3+2”模式培养,在“3” 的阶段完成有小学教育专业导向的中等教育,到“2”的阶段则达成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专科教育,但它所设定的专科程度教育的规格与模式,既以普通专科教育为参照系,但又不是普通师专教育的简单移植,而是依据小学教育的要求和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而确定的有鲜明综合特点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目标,即在通识性专科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与之相应的职业技能组成的综合性指标,并据此构建课程结构与培养模式。构建这样一种培养模式,既可以招收到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使他们不仅关注专门知识,关注教育的情感与伦理,而且关注专门技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可以培养掌握艺术体育技能的适合幼儿和小学儿童教育的教师。

  (范先佐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文章有删减)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