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陈一百:不慕名利,甘当人梯

发布时间:2018-09-05  来源:

放大

缩小

  人物简介:

  陈一百(1909—1993),别号百一,男,汉族,出生于广西北流县教育世家,知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父亲陈柱,曾留学日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家、教育家。陈一百1979年6月加入民进,曾担任广州师范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民进广东省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得国务院授予的“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陈一百出版过10多部著作,发表过近100篇论文,为深化教育改革,丰富和发展我国教育理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人物事迹:

  陈一百6岁起随父母迁居梧州省立中学,其父有意不让他上小学,留家自学。经5年完成了小学阶段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并开始学习部分中学课程,自学了英文、法文。在中文方面,更表现出他的聪颖天资。童年所写的诗文,常受到中学师生的赞赏。1922年,陈一百考入无锡中学二年级插班读书。由于他自学能力比较强,只经过两年多的苦学,就提前完成旧制中学四年的课程。

  1924年9月,只有15岁的陈一百同时考取了复旦大学和金陵大学,最后他选择了金陵大学哲学教育系。在大学期间,他一方面在国学大师陈钟凡、胡小石、叶长青的熏陶鼓励下钻研古典文学,先后写成并出版了《陶渊明诗研究》、《曹子建诗研究》等专著;另方面又受新文学思潮的影响,从事白话诗文的创作,并兼任《金陵周刊》和《金陵月刊》的主编。1929年冬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土学位。1930年秋,陈一百横渡太平洋赴美进入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统计与心理测量学科,获硕士学位,后又转入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继续深造。

  1934年,陈一百学成回国。面对贫穷落后、百孔千疮的旧中国,他思绪万千,寻找出路。广西当局许以高官厚禄,但陈一百丝毫不为所动。他认为官场腐化,于国于己均无益处,惟当教师还能为祖国服务。于是毅然决定投身教育,应聘在上海光华大学、大夏大学担任教授和系主任等职。

  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各大学纷纷内迁,陈一百应聘到国立师范学院(设于湖南蓝田)任教。该院在教育家廖世承的主持下,一时群贤毕集,如孟宪承、刘佛年、高觉敷、郭一岑、王越、罗浚、陈孝禅等。他们以文化教育事业作为战斗武器,宣传抗日救国,探求处世哲学思想和各种学术问题。

  1945年,日本投降后,陈一百应聘到广州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任教。1947年接任中大师范学院院长职务。时值学生反饥饿、反迫害斗争如火如荼,而国民党反动当局对进步学生却实行种种迫害。面对这种危险局面,陈一百以院长的特殊身份保护和支持进步师生,为受迫害的师生据理力争,为进步师生辩护,设法营救和掩护他们。同时,还先后延揽了一批思想进步的知名教育家到该院任教。反动当局虽然一再企图撤换陈一百院长职务,但由于广大师生反对,未能得逞。

  1949年7月,陈一百调往广西南宁师院任院长。时值解放前夕,南宁师院进步学生纷纷起来斗争,遭到反动军警的镇压,陈一百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出面,营救被捕学生。

  解放后,陈一百以全副心身致力于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任广西大学文教学院院长,并先后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东师范学院、广东教育学院、广州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担任教授、院长、顾问等职务;还担任广东省教育学会和心理学会副会长、副理事长、省高教学会顾问、省社科联顾问和全国教育统计学会理事。

  陈一百在教育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为培养提高我国师资队伍的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向认为,学校要办得好,教育要兴旺发达,关键在师资队伍的素质。“名师出高徒”,一间学校没有一批名师,难于培养高徒。因此,早在三四十年代,每当允许他选择学校教育工作时,他总是选择师范学院,致力于师资培养工作。不论是在国立师范学院还是在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他都坚持为青年学生讲授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测量学等课程。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