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廖奉灵:桃李满天下,结果海内外

发布时间:2018-09-05  来源:

放大

缩小

  她的学生没有忘记这些同生共死的艰苦岁月。1979年,廖奉灵应弟弟之邀到美国芝加哥探亲,来自美国各地和加拿大的200多位原“协和”学生闻风而至,含着热泪感谢她的培育之恩。有些学生愿出资购买洋房、汽车,殷切地劝她留在美国安度晚年,但她都一一婉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她带头把渗满汗水和心血的协和女子学校献给新中国。后调任市一中副校长、市二十四中校长、市教育局副局长。无论在哪里,一样辛勤地耕耘,关心幼苗成长。1956年她光荣地列席全国政协会议,毛主席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请她代向广州市的教师们问好,她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她不禁回想起自己投身教育事业多年,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得到如此高的荣誉。

  正当廖奉灵竭尽全力要为教育多作贡献,“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把这个年已64岁的老人隔离于粤北山区之中。不管如何“审查”她,她始终坚信:八亿人口的文明古国还需教育!需要园丁!需要文明!“长夜终要逝去,曙光一定出现”。廖奉灵默念着这首外国民歌,熬过了6年身陷囹圄的生活。1972年以后,她又重新以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政协常委、民进广州市委会副主委的身份活跃在工作岗位上。

  1981年她担任民进广东省委副主委和民进广州市委会主委的职务,十分重视广大知识分子和海外联络工作。她常说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质量的好坏影响中华民族的素质。在美探亲期间,曾多次回母校——密执安大学里听课,探索外语教学、幼儿教育的新方法,并又专门收集一批幼儿教育书籍带回广州,分送有关单位。广州儿童福利会在1981年成立,她被选为会长。为了改善儿童福利,她到处奔走,发动募捐。市精神病院儿童室和广州市的一些儿童活动场所,均渗透着她的心血。她从美国探亲回国途经香港时,港澳协和老校友们听到了敬爱的老校长畅谈有关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时受到鼓舞,她们决定从原协和学校在澳门的一笔等待处理的校产中提取20万港元分别捐献给广州市第一师范学校和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表示协和校友的赤子之情。这些事情,凝聚了廖奉灵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怀。

  岁月流逝,风雨洗礼,可以使人变老,但生活在苗圃里花丛中的园丁却永远年青。廖奉灵即使躺卧病榻,仍关心着祖国的教育事业。当她病重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的学生一致要求:要在原协和女子中学(即现在的广州市协和中学)里建“奉灵堂”以赞颂这位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校长。当消息传到她那里,她立即表示坚决反对,建议建一座“教师堂”,楼上给协和校友会用,楼下作老师文娱活动场所。在一次病危的日子里,她在昏迷中反复地说着一句话:“给人要多些,拿人的要少些。”这是她一生信奉的格言和座右铭,也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