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郄禄和:教师是一种精神

发布时间:2018-09-0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个人简介:

  郄禄和,民进海淀区工作委员主任委员,北京市人。1944年毕业于成都铭贤学院。1979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从事化学教学50余年,历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化学组长。曾任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化学教育》编委,北京市化学会理事、北京市化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政协第六、七届常委。

  编著有《初中化学教学法》、《化学实验基础》、《新编青少年智能开发丛书》(化学)、《化学辅导员》等;合著有《中学化学教师手册》、《新编中学化学辞典》、《名师启迪丛书》(化学)、《自学之友》(化学)、《中学化学总复习》、《中学教学实用全书》(化学卷)等。撰写教学论文80余篇。先后到20余省市讲学。

1994年春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到民进会员郄禄和家中拜年,并题写“尊师重教”留念

  个人事迹:

  唐朝韩愈在《师说》中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北京正则中学郄禄和老师认为如果老师的作用仅是传和授,那么其作为一个面对学生的个人,就缺少一种无形力量——师德对学生的感染力。因而,在谈到师德时,郄老师总爱引用胡昭广先生的一句话:“教师是一种精神。老师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对我们灵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 ,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

  我们都明白,教师劳动的对象是那些正在长身休、长知识、可塑性非常强的学生们。老师的工作态度及道德观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这种影响又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长远而深刻的。那么,老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去很好地把握并实现对学生的无形影响呢?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师德去铸就教师之魂。

  郄老师认为,首先要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核心。只要爱学生,才能爱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育事业,也只有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而又始终自觉不自觉地贯穿在整个师生交流之中。 记得早在五十年代,当时郄老师正任教一所寄宿制农村中学。一高中女生解放前因家贫落下流鼻涕的后遗症,其本人很自卑,与师生缺少亲近感。可当她每次到郄老师宿舍去求教时,郄教师都能耐心细致地讲解,并若无其事地递给她手帕,示其擦试。期末考试,这位学生许多科目都在及格线左右,而对郄教师教的化学却得了82分。

  师德铸教师之魂,当然也铸就教师之魅力。郄教师坚持做到动力、能力和精力三结合,以丰富师德的内涵。动力是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信念;能力是知识和实际工作的本领;精力是为事业奋斗的身心条件。他“三力”合一而产生出的这种教学魅力,深深的感染着学生。他对待后进生就像园丁对受了病虫侵害的花朵那样格外加倍关心爱护,促使他们智商与情商趋向统一,如此一来,学生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个教,一个学,由此繁衍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郄老师体味着最深的就是:师德是广泛渗透给学生的一本无字的书,这是用教师心灵和行动写成的书。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