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董纯才:努力传播和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8-09-05  来源:

放大

缩小

  人物简介:

  董纯才,湖北大冶人,著名科普作家、翻译家与教育家,我国教育战线的优秀领导者,科普事业的杰出开拓者。

  曾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顾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教育行政学院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一届理事长、第二届名誉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教育卷》主编,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事迹:

  董纯才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十分赏识的学生之一,他长期担任革命根据地和共和国教育部门的领导工作。这期间,他一直是以陶行知为榜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党的领导下矢志不渝地为改革中国教育寻觅新路,同时为传播和实践生活教育思想作了许多工作。

  一、在陶行知指导下从事乡村教育和科普工作

  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归来后,立志从事平民教育,并主张平民教育下乡,推行乡村教育。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外创办晓庄师范,试验在乡村普及教育。其后他发起“科学下嫁”运动,创办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各种类型的新型学校和《生活教育》杂志,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形成生活教育思想。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6年病逝之前,陶行知一直是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他是一位由杰出的民主战士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重要代表。是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与此同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也是在与时俱进,成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纯才是1928年春“考进”晓庄师范的。他在晓庄师范是少有的一位具有大学生身份的学生。因此陶行知对他十分器重。董纯才也认为,自己的献身精神和工作毅力是来自晓庄的。

  董纯才进入晓庄师范不久,陶行知就让他担任生活指导员杨效春的助手。一边学习,一边做教务工作。在实践中体会生活教育思想的真谛。当时,晓庄师范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实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学校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和系统的文化知识讲授,而是在校内设立了许多小组,每个小组都配备有一个或几个指导员,这些指导员和本组的学生共生活、同甘苦,一起从事“教学做”,即在“做”中教给学生与生活实践需要的相关知识,而学生也是在“做”的实践生活中进行学习。例如,董纯才被分配在生物组,于是他就在生物指导员秉志和姚文采两位先生的指导下,和石俊等同学一起组建生物研究室。他们亲自到野外捕捉小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制作动植物标本,饲养动物,栽培植物,把学习生活与接受教育融为一体,把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使生物研究室成了学生和当地农友认识和研究生物学,以及学习和普及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意在使生物学的学习与实践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董纯才对于晓庄师范(后改称晓庄学校)重视实践的作法是肯定的。他曾指出:“晓庄重实践,反对教育脱离实际,这是对的。在当时‘死读书’风行的情况下,陶行知的做法是了不起的。”

  1929年春,陶行知派董纯才到浙江省湘湖师范担任生活指导员(相当于普通学校的教导主任)和生物课教师。在湘湖师范,董纯才和晓庄校友操震球、方与严、李楚材等一起践行和传播生活教育思想,推行晓庄学校的办学经验。

  1930年春,晓庄学校成立了劳山中学,董纯才被陶行知提名为该校的生活指导员。在这里,董纯才继续贯彻和践行生活教育思想,他用“教学做合一”的办法组织教学工作,并把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在学校所在地办起了中心茶园。中心茶园除备有书报、棋类供村民进行学习和娱乐外,还寓教于乐,举办各种文艺节目的演出,丰富当地农友的文化生活。

  1931年夏,陶行知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发起“科学下嫁”运动,其目的仍然是要贯彻生活教育的主张,把科学知识“下嫁”给劳苦大众。董纯才积极地参与了这项工作。他在陶行知主编的《儿童科学丛书》中撰写了23册;还在陶行知的主持下参与了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材编写工作。其后,董纯才又撰写了一大批科普文艺作品,翻译了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五年计划的故事》等科普名著,以及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撰写的《科学的故事》,还编写了《自然常识》课本和《农民识字课本》,成了“科学下嫁”运动中的一员主将。与此同时,董纯才还为陶行知创办的《生活教育》杂志撰写过许多稿件。

  陶行知在实践生活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在人民生活十分困难,连肚子也吃不饱的情况下,在乡村普及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进行社会改造,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才能实现教育的普及。这样,他在抗日战争前后就投身于民族民主的革命斗争,与共产党人实行合作,在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注入了革命的内容,而这个时期的董纯才,则已经参加了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斗争,并于1937年秋奔赴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而且逐渐成为党领导下的教育部门的一名重要领导干部。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