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永远的怀念——我们的父亲周建人

发布时间:2018-11-08  来源:

放大

缩小

  学而不厌,精益求精

  建老晚年因眼底出血,几近失明,不能读书。对他一个知识分子来说,内心是极为痛苦的。他托张维教授到德国买回高倍放大镜,吃力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书,写文章。往往两行字写得重叠起来,我们再帮他辨认。

  他读书十分严谨,一丝不苟,而且独立思考。他曾经想重新翻译《共产党宣言》,买来了英文版、德文版,细细对照。视力还好的时候已经开始,因此有一本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注释。这本手稿,我们送给了民进中央保存。他读其他经典著作中也总要与原文对照起来,有时会发现翻译得不准确。例如他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批判形形色色的“创造体系”时,有这么一句话:“近来在德国,天体演化学、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体系,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建老认为,“雨后春笋”翻译不准确,不符合原意。原意是“如菌类一样繁殖起来”。“雨后春笋”是褒意词,欣欣向荣的意思。但恩格斯的原意是这些“创造体系”泛滥于一时,是很快就会消失的。1981年《物种起源》重新印刷时,他给《北京晚报》写了一篇短文,说:“我译的一部分一定会有许多不妥处,希望读者予以指正,并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译本。”

  他喜爱读书,喜爱学术。我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许多他用透明纸描绘下来的植物标本,他一定是想再写一本植物学的书。他常常跟我们谈起,希望到大学去工作,最好当个图书馆馆长,能够天天接触到书籍。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他是一位科普作家,写过许多科学小品,有的已选入到小学课本中。科普作品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可读性。有时要纠正一些流行的不正确的说法。例如,民间传说,老虎的本领是猫教出来的,但留了一手,没有教它爬树,所以老虎不会爬树。建老根据许多科学资料说明,老虎其实是会爬树的,不过轻易不爬就是了。于是写了《泛谈老虎》一文。

  科学需要独立思考,不能盲从。例如关于语言和思想的问题,斯大林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建老认为这个判断不科学,他用确凿的事实,说明思想先于语言。在91岁高龄时写了《思想科学初探》,发表在1979年6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学术界认为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到思想先于语言的理论文章,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他反对迷信,多次给我们讲“河伯娶妇”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大名家叫西门豹,他到一个地方做县令,发现那里巫婆三老作怪,假托“河伯娶妇”,强选民间少女投入河中,以愚弄百姓,榨取钱财。西门豹听了很气愤,想法治他们一下。临到河伯要娶妇那天,他就说,河伯认为选的女子不好,要大巫、三老先去商量一下,于是把大巫、三老投入河中。从而破除了“河伯娶妇”的迷信。他在改革开放以后写了许多小品,宣传科学。如《迷信由来初探》《计划生育与传宗接代人》等。上个世记8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一般特异功能风,说什么耳朵识字,意念驱动物体等等。周老特别反感,认为这是伪科学。

  要破除迷信,就要学科学。他认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要改变,思想要革命,克服落后的、旧的思想观念。这可以说是

  继承了鲁迅对国民性的讨论和革新。我国传统文化是十分优秀的,但封建统治时间太长,许多封建旧思想残留在人们的头脑中,需要革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改变思想观念要靠科学。他呼吁人人要学科、爱科学。他生前最后一次给一个小学的题词就是“从小学科学、爱科学”。学科学要靠教育。他在《略谈智慧》一文中写道:“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它关系到全民族的文化水平的问题,也能不能充分发掘中华民族的智慧问题,关系到今后我国民族的质量问题。”1983年发生了一起重庆市长寿县云台中心校女教师被欧打、侮辱的事件。他知道后十分气愤,立即给《光明日报》写信,要求严肃处理歹徒,呼吁全社会尊重教师的劳动,关注教师的权益和人身不受侵犯。

  建老是一个从不迷信,彻底的革命家。他把一生奉献给了科学,奉献给了人民。他临终之前嘱咐我们,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遗体送医学院为学生学可解剖学时用,最后骨灰撒到大海中。

  建老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喜好书法,上世纪60年代视力好的时候,书法两个册页,一册书录了毛主席重要语录,此册现存民进中央;另一册书录了毛泽东诗词,此册现存绍兴鲁迅纪念馆。记得他生前写的最后一幅字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写于1983年,发表在1984年4月4日的《人民政协报》上)。

  建老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精神遗产,我们将永远继承和发扬!

作者:周 蕖 顾明远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