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李艳芬:守望一方净土 播撒绿色希望

发布时间:2018-11-26  来源:

放大

缩小

  我叫李艳芬,来自美丽的中原小城——河南焦作,是民进焦作市委委员,本职工作是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守望一方净土,播撒绿色希望》。

  今年5月,我参加了农业部在延安举办的“第三期农村能源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培训班”,期间专程前往延川县梁家河,参观习近平同志带领村民建造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1974年,时任梁家河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自费到成都学习沼气池建设,回来后带领乡亲们亲手建造了这口沼气池。站在沼气池旁,总书记赤诚的爱民为民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作为一名从业30年的农村能源环保工作者、农村沼气建设推广者,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贡献一份力量,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说到环保,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要把农村、能源、环保三个词放在一起综合成一项工作,恐怕就不容易想象出来了。这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把它归纳为:这是一项在农村兴利除害,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工作,是农村的实事,农民的好事,农业的大事。

  田野乡村,有我一份质朴的初心

  每当提到田野,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名为《父亲》的油画,让我想起养育我的家乡和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它常常鞭策我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满腔热情,为农业工作呕心沥血,为农民增收殚精竭虑。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近半个世纪前的故乡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柴草和秸秆燃烧时的浓烟、土路两边流淌着的生产生活污水、散落在村中的猪圈牛舍和家家户户的旱厕……从小我就有一种强烈期盼,期盼着我的家乡能像城市一样,有着整齐的街道、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1988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焦作市农业局,成为了一名农技服务人员,也使我有了将儿时的期盼变为现实的机遇。

  2003年,我初任农村能源环保站站长,恰逢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以“一池三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农村能源紧缺的问题。我接手的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承担每年2万户的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农民对沼气知识知之甚少,不了解造成不认可、不主动。怎么办?我采取了搞试点、办培训、树典型的工作路子,编写《焦作市沼气技术培训教材》,巡回各县市区举办现场培训班,指导全市建设农村沼气。我的工作,也从农村试点示范开始。

  说到试点,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焦作市下辖的孟州市槐树乡南嘴村,有个名叫杨沼气的村民,因出生时国家提倡建沼气用沼气,父母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杨沼气和大家一样,始终不知道沼气是什么,更不知道沼气可以解决烧柴、做饭、点灯甚至发电问题。当时,许多农民不接受沼气建设任务,我们就走家串户给村民做工作,也不记得被连推带搡地赶出来多少回,听了多少难听的话,流了多少委屈的泪水……当我们走进杨沼气家里时,直接被轰了出来,他大声嚷嚷着“你们愿意去哪里弄去哪里弄!还嫌街坊邻居笑话我不够呀!”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再难听的话心里都要受着;为了农民的利益,再多的委屈我也愿意担着。磨破了嘴皮、说了一箩筐好话,杨沼气终于被我们感动了,答应在他家中免费建造一口沼气池。当蓝色的火焰燃烧起来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惊喜憨厚的笑容,连连不叠地说:“我见到沼气了!我终于见到沼气了!”

  沼气池运转需要人畜粪便当原料,这样就把饲养业带了起来;饲养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秸秆,秸秆就有了出路。沼气可用作燃料和照明,沼液可以喷洒果蔬,沼渣是高效有机肥,种养一体化良性循环一举解决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沼气原料、秸秆综合利用等几大难题,当年杨沼气家纯利润就超过了5万元。利益看的见、好处摸的着,农民对沼气的态度由过去的犹豫观望不愿干转化成积极主动要求建。典型带路,一鼓作气,我们共在该村建起40多个沼气池,实现了开门红。大家伙都和杨沼气打趣说:“沼气啊沼气,你的名起得好,李站长他们帮咱建的沼气池更好!”

  为把沼气建设项目任务和补助资金落到实处,确保沼气池数量准确无误,我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扑到项目村,检查督导沼气建设工作,坚持逐乡逐村逐户登记,对全市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进行拉网式检查验收。早出晚归,顶严寒冒酷暑,在千家万户的庭院里,留下了我和同事们一串串踏实的脚印。我还记得是一个夏季的晚上,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儿子一面给我端水让我坐下休息,一面笑着说:妈妈,您都变成“刚果人”了!

  在我们的努力下,焦作市农村沼气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争取各类农村沼气生态建设项目资金近4亿元,全市13.7万座沼气池年产沼气5400万立方米,沼气开发利用总量折合标准煤约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硫0.17万吨,年可增收节支近3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使人畜粪便得到了充分利用,净化了农村生活环境,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今年5月29日,《中国妇女报》以《河南焦作:沼气让农村更环保、更美丽》为题,大篇幅报道了焦作市的沼气建设工作。

  我从事的第二项重点工作是农业污染源普查。农业污染源普查是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内容,是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2007年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时,焦作市县组织成立了12个普查机构,对78个乡镇、4个农场、3765个分散农户、431个渔业淡水养殖户进行了入户普查登记工作。我们对照普查对象名录逐一入户调查,有的被调查户一时找不到人,我就和同事们多次上门,有时趁早在农民上工前,有时等到天黑放工后,直到找到人为止。有些农户对普查工作不了解、不支持、不配合,我就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直到说服农户。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数据信息量大、技术含量高,我们经常加班加点,审核、比对数据,确保不遗漏、不重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首次取得了全市农业污染源污染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建立了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普查数据库。2017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启动后,任务具体繁杂,覆盖面广。我从河南农业大学请来专家指导工作,对县乡两级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全市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取得了真实全面的普查数据,为焦作市污染源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令人触目惊心,土壤污染攻坚工作摆上了案头,成为工作中的重头戏,我又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2012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检测工作。焦作市县两级能源战线工作人员对全市工矿企业周边、污水灌区、城市郊区、一般农田等土壤,进行取样、检测,尤其是对有可能涉重金属污染企业进行逐一确认,摸清底数,设置国控、省控监测点位。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响了全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站承担着农业部门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做法可以遵循借鉴,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我和站里的同志拿出啃硬骨头的精神,边学习边摸索,攻坚克难,尽心尽责,一步一个脚印,为找出制约焦作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提供了依据。我们对工作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对全市人民的饭碗和健康负责,用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艰辛,换来农业粮食生产的安全、农村环境质量的提升、农民吃水饮食的放心。再苦再累,也值!

  30年来,我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行走着,幸福着。每当看到农村天蓝田绿水清时,每当听到农民收入增加时,每当闻到农村干净清新的空气时,我的心里都会涌动着一股喜悦的暖流!故乡在变,记忆在变,儿时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