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马铃凤:弘扬民族饮食文化 聚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8-11-26  来源:

放大

缩小

  我是民进会员马铃凤,人称“马大姐”,来自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中国牛肉粉之乡、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

  一

  1969年,我出生在兴仁县一个普通回族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兴仁县工商局上班,和普通人一样,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接着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工作稳定,家庭美满。本以为会这样平淡而顺遂地过完一生,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婚变,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道。我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净身出户,并发誓要独自给女儿一个安生立命的家,便不顾父母和哥哥姐姐的一致反对,毅然选择了下海经商。那时候的我,除了女儿,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生就一副倔脾气,相信凭着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幸福。就这样,我和两个朋友承包了兴仁县第一家宾馆,大家都说我们胆子大,宾馆的房子还没看到是什么样,就敢把合同签了。也许是命运的眷顾,经过悉心经营,这家宾馆成为兴仁县县委政府机关的指定接待单位,我也挖到了下海后的第一桶金。

  2000年,我开办了黔西南州第一家农家乐“茅草屋”。当时环境很艰苦,为了节约投资成本,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小梦想,我自己绘图设计,并请来乡下的木匠建房;房屋的每一根木头、每一捆茅草,都是我亲自去乡下买回来的。“茅草屋”正式营业后,由于建在水面上,设计别具一格,又配合了自然风光,饭菜也有当地特色,不光本地人经常来消费,很多州里和其他县的客户也会特地前来。生意红红火火起来,但个中艰辛,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当时我以店为家,“茅草屋”就是我的全部。我和女儿都住在“茅草屋”里,天晴了怕火灾,刮风下雨了又怕茅草屋倒塌,父母和哥哥姐姐特别担心,劝了多次、骂了多次,但我决不回头,也没法回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在我的带领下,兴仁县的农家乐像雨后春笋一般,遍地而起,而我的“茅草屋”农家乐能够站稳脚跟,是因为我们有一道特色菜:油鸡枞——用土榨菜油精制鸡枞菌而成的美味。鸡枞菌是当地独有的一种野生菌,味道鲜美无比,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誉为“菌中之王”,是兴仁县的长寿食品之一,将其制成油鸡枞,客人吃完饭,都要用土陶罐装好带一罐回去。随着把油鸡枞带走作为礼品的人越来越多,我觉得可以把油鸡枞做成产品,再加上一次偶然的经历,坚定了我办厂的决心。

  有一次我到乡下去看望一位回族老人,随手带上了从宁夏带回来的清真食品桃酥,他吃了桃酥后跟我说:“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了。”这个场景当时就引发了我的很多感触,我觉得我们回族的老人,住在这么边远的地方,想要吃一点好东西真不容易,就是有钱,也未必能买到符合清真饮食要求的食品。我想,作为一名回族女儿,我要做好多好吃的健康美味出来,让我们的亲人和地方百姓都能够吃上。说干就干,我马上组建了马大姐民族食品加工厂,决定从制作调味品开始,把马大姐民族食品加工厂做成黔西南州第一家实现农特产品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实现我的清真美食梦想。

  我砍掉了其他的经营项目,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其他亲戚好友又凑了几十万元给我。我决定以油鸡枞作为主打产品,专门生产清真食品,再以鸡枞菌代替鸡精味精,开发系列调味品。虽然想法比较好,但是实现起来却非常困难。鸡枞受到生长条件的限制,是在没有污染的山区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枞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长期短,每年仅在六七月份生长,不能人工培植,产量十分有限,且保鲜时间极短,当天采摘必须当天加工完成,如何批量生产、长期保存不坏还能保持鸡枞鲜味,是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我带领厂里的技术团队反复研制,经历无数次的烹制、丢弃,最终,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鸡枞油番茄、鸡枞油辣椒等一系列清真食品,远销全国各地及国外,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也把鸡枞菌的价值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让许多在外地的贵州人能够吃到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让全国的百姓都能吃到贵州的味道。

  通过几年的辛苦付出,我不仅偿还了所有的债务,还创下了100多万的资产。正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2008年8月26日,由于工人的疏忽,在炼制鸡枞油的过程中不小心导致油锅起火引发了一场火灾,工厂中包装材料、油和装修材料都是易燃物,火势很快蔓延开来,四辆救火车也无法扑灭熊熊大火,刚刚装修完毕的厂房、购置的新设备都被这场大火烧为灰烬,眼睁睁看着这么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化为乌有,我失声痛哭,几近崩溃,所有的希望也随着浓浓的黑烟消散殆尽。

  人们开始议论纷纷,认为这个女人再也爬不起来了。没想到第二天,我又奇迹般坚强地站立起来,收拾残局,重新筹建,重头开始。我重新选址,又创办了贵州省马大姐食品有限公司。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