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引领

刘艳芬:不忘初心,在坚忍中成长

发布时间:2018-11-26  来源:

放大

缩小

  脚踏实地,情系“三农”

  “朝迎曙日升,暮送夕阳下”是我科研工作的真实写照,30多年来,我始终穿梭在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养殖场。从点滴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一旦认定的事情一定坚持到底。初到湛江时,广东优越的自然条件深深吸引了我,我把草食动物与牧草定为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先后在雷琼黄牛育肥、雷州山羊保种和开发利用、牧草品种引进、筛选与推广、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等领域申请各类科研项目15项,经费超过1000万元。这些成绩的获得与我的坚持是分不开的:广东气候条件适宜牧草生长,发展草食动物得天独厚,但限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客观条件,草食动物饲养规模很小,根本不是省重点发展的方向,项目申请困难很大,但我没有轻易放弃。我做的第一个项目雷州山羊的杂交改良项目经费仅3万元,买完种羊没剩多少钱,为了把这个项目坚持做下去,没羊舍,我们从建筑工地上捡拾废料搭建羊床;没草地,我们开荒种地……硬是把这个项目做得有声有色。正是我们的脚踏实地和坚持不懈,终于引起同行和省厅的重视,后来很多科研项目都是客户或企业直接指定让我们做,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科技奖励4项,发表科技论文20多篇,取得了突出成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纵观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只有走科技兴农之路,农业才会焕发出永不消逝的生命动力。科技推广是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也是我反哺这片红土地的具体举措。作为巾帼讲师团成员、省农业科技咨询专家、广东农业科技特派员,为了给农民送去实用技术,我常奔扑在各种培训班和科技咨询现场,无论酷暑严寒始终坚持深入生产一线。湛江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植被资源十分丰富,牛羊养殖户通常都是放牧饲养,很少有人种植牧草,但我很清楚,当养殖规模不大时,靠天吃饭的放牧方式经济适用,但稍一上规模,自然植被就无法提供充分供给,极有可能导致养殖陷入被动。俗话讲,“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规模养殖和圈舍养殖是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普通农户没有意识到个体生产如何更好地适应大趋势大方向,我的职责就是引导他们认识到发展趋势并从适应趋势中得到效益。为此,我在学校建起了牧草种植示范园和肉羊养殖基地,让农户亲身感受现代高效生产的优势,心甘情愿发展畜牧业。多年来,我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尽我所能把先进的种养技术传授给他们。正因平时和他们打交道多,许多养殖户在遇到技术难题时总是愿意和我交流。无论工作多忙,我总是耐心细致地回复电话、短信或邮件,有时甚至驱车数百公里到现场查看指导,即使身患重病也坚持为他们服务,风里来,雨里去,时间一长,他们常亲切地称我为“泥腿教授”。只是在外面跑的时间长,亏欠家人比较多,一次和女儿聊天,我开玩笑说,“你看咱们家有新房住、有好吃的、好玩的,多幸福啊!”可4岁的女儿却说,“妈妈要是不养羊,常在家陪我,我们家就幸福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能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和喜爱,足矣。

  流年无声,岁月留痕。作为教师,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始于艰辛,归于平淡,既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也没有令人仰望的业绩,更多的是润物无声的奉献和默默无闻的坚守。站在新起点,唯有不忘初心,不懈努力,直面新挑战,创造新业绩,才能不负期望,不辱使命。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