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数学教育优秀作者

传递教研的力量,让中学数学的教与学充满阳光

陈莉红

发布时间:2018-11-27  来源:

放大

缩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梦”是一种憧憬,是一种向往,通常是美好的。是不谙世事的孩提时对未来的期望,是遇到挫折、困顿迷茫时心灵的慰藉,是不灭的灯塔,也是经历沧桑之后深埋心底不敢再触碰的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时至不惑之年,这个梦已逐渐清晰,也更加平实,那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递教研的力量,让更多的数学教师享受教的快乐,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学的乐趣,让数学充满太阳光。

  回顾我的成长之路,在教研中成长,在教研中收获快乐。期间有三个重要的阶段:1.两次参加省优质课比赛,开启教研之路;2.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更大的人生舞台。3.明确人生的方向,传播教研的力量。一路走来,我深深领悟到“教”是“研”的基础,“研”是“教”的灵魂,于是,我拿起手中的笔,一直坚持撰写研究论文,表达所思所想所悟,以此影响感染更多的人,传递教研的力量。

  一、十年磨一剑,两次参加优质课大赛的磨砺,开阔了视野,找到自信

  我1995年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经过竞聘,到九江市第一中学做了一名普通的高中数学老师。九江一中是江西省名校,当时我的周围有一批师德高尚的名师,特级教师胡智,范玉昆等,他们都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指导,无论是课间无意的聊天,还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只要做个有心人,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教学经验,与学生相处的经验,管理班级的经验等等,我在这些前辈们的指引下迅速的成长。1998年至2000年,正好赶上两省一市的课改(当时是山西、江西、天津三个省市率先使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紧接着又使用了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改革带来了机遇,1999年经过九江市层层选拔,我作为九江市的参赛教师之一(共两位)参加江西省高中数学教师说课比赛,当时在大家还不知道说课是什么的时候,我在图书馆翻阅了当时所有的杂志,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获得了全省一等奖,2003年又一次参加了全省高中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也获得了全省一等奖,由于是第二次参赛,想得到去省里参赛的资格尤为困难(一般机会要给没参加过比赛的老师),我从学校到市里连续三周分别比了三个不同的课题,才进到省里的比赛,最终拿到一等奖,我特别感谢九江市教研室的教研员徐源可老师,如果不是她公正无私的评判,我可能没有再次参加省里比赛的资格。两次参赛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研究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在这期间我写的论文《高二(上)试教体会》刊登在江西省《试教研究》1999年第二十一期,2004年论文《从不等式一章谈对实验教材的试教体会》刊登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通讯》第一、二期合刊。2004年参加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高中实验领导组组织的实验学校教师《教案类》比赛获得一等奖;《多媒体课件类》比赛获得一等奖;《论文类》比赛获得二等奖。在江西省1997-2000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中,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江西省教育厅2000年颁发证书)2004年获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高中实验领导组颁发的教学优秀奖。这期间我获得的每一次进步与成长都与教研密切相关,都是在积极参加教研部门,教材组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终于有一天,我想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想换一种活法,我终于下定决心要离开教学一线,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角色的转变,找到自我

  从教师到教研员,终于实现了换一种职业的愿望又能继续自己的梦想,是我最好的选择。但在心理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初阶段:新鲜好奇和无比的幸福。

  突然之间不用赶时间去上课,不用改作业,晚上不用熬夜备课,不用再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纠结,再也不用为辛勤付出得不到回报和认可而伤心……突然,我自由了,是身心和灵魂的自由。终于有时间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了,终于能静下来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了,学习终于成为了生活的常态。我像一只饥渴的麋鹿偶遇甘泉,如饥似渴——我终于体会到了那种感觉;(也突然明白为什么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因为学习的时间和内容,要求等都是别人强加给他的。)那个阶段我是幸福的,彻底放空自己,我陶醉着……

  第二阶段:浅尝教研的艰辛和责任的重大

  当我还是一个老师的时候,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视野就是那一百多个学生,我不认识数学界的名人专家,偶尔能外出学习是让人羡慕和向往的。省教研室给了我一个广阔的平台,似乎一夜之间,我可以和数学教育界的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一起探讨。2011年我有幸成为新世纪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组主办的“杰出教师工程高级培训班”第一期学员(学期两年),我认识了很多一线优秀的教师,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优秀品质,我感觉自己被拔高了,渐渐感觉到压力,感觉到自我的贫乏。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最紧迫的任务,成为一种责任。于是我又恢复了以前的熬灯夜战,去学校听课评课调研,出差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虽然这几年我去过很多地方,省内省外都有,可留在脑中的除了地名就是住过的宾馆,其他一无所知,匆忙来去留下的是疲惫,但心情是愉悦的,因为我感觉到了我的进步和收获。这期间收获最大的是2011年版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我参加了教材组专家的网络论坛,我先是非常认真的学习了,教材组提供给我的资料,认真的听在线的专家教授如王尚志老师,史炳星老师,綦春霞老师的课标解读,然后我又找来相关书籍,认真学习了一个月,我从整体上把握了初高中知识主线,以前的很多困惑都通透了,我感觉那一个月的学习,如饥似渴的学到了以前几年都学不到的知识。这个时候我逐渐尝到教研工作的艰辛。常常怀念在学校当老师时外出旅游的那种彻底释放的感觉。相对于老师来说,教研员的责任更加隐性,教辅质量,命题质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呵护等。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成就一个名师,也可能会给人一辈子带来阴影。这种责任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只有更加的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素养,文化素养,锻造自己的人格。

  第三阶段:伴着压力、困惑前行,有憧憬和梦想相伴。

  当一切的新鲜好奇劲过去了,真正沉入到教研员队伍中的时候,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就会有要求,会有期盼,于是就有压力。这种压力不是别人强加的,当然外界的压力也会有,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比如每年的中考命题,每一次的专题讲座,每届全国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我都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表现,得到更多的省内、省外教师的认可,甚至是全国专家的肯定,我为此努力着。

  2010年至2017年经过省内层层选拔,经过我亲自指导并在全国各类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的青年数学教师有32人,从省里比赛选拔,到全国比赛备战,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因为这是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的最高水平的展示,我希望我们江西的课能在全国的平台上进入更加优秀的行列而不仅仅是荣获一等奖,现在这种差距在逐渐减小, 2015年江西推选五位教师参加全国比赛,五位教师都有精彩表现,均获得全国一等奖,其中黄宝瑛、许萍两位教师在全国123位参展教师中脱颖而出,他们的课获得评委一致好评 ,被提名为最优秀课(全国仅25位教师获此殊荣)。这让江西的数学老师倍感自豪,通过这些年坚持不懈的引领,影响了一批数学教师走上了教研之路,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2011年省优质课比赛,我牺牲一个晚上的睡眠时间临时写好赛后综合评述稿,取的很好的效果(该篇文章在 《中学数学研究》2013年第3期发表)。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扎实,让研究的成果令更多的教师受益,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一事一小结,一课一反思”,不论有多忙,有多累,都一定要在做完一件事以后,把经验、反思提炼成文字积累下来,成为文章中的素材。把自己的日常工作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让日常琐碎的工作不再枯燥而是成为写作灵感的源泉,这一写便停不下来了,近几年在全国核心期刊及省级以上期刊已发表文章近50篇,主编出版书籍《初中数学评价技术》、《江西中考数学20年》等10册。我希望通过我的身体力行,让老师们看到,什么是教研?教研就是在每天上好课之外多了一点反思和总结,就是在日常的琐碎之外多了些思考和求索。

  二、明确人生方向,传递教研的力量

  在做了十年的教研工作后,我深感教育的不均衡,深感一线教学与我们理想的状态相去甚远,深感一线教师的疲惫与无奈,我们的社会需要怎样的老师?我们的孩子需要怎样的老师?一个人一辈子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是多么的难得。而我们的周围,好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这一切根本在于一个人在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他是否是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而这一点必须找到源头。于是,我申请担任了江西师大范大学数信学院的兼职硕导,江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院的指导老师,我希望能通过我对这其中选拨出来的将来要当老师的学生,手把手地教,悉心的指导,用我的热情和对教育的执着、严谨,感染他们每一个人,在他们踏进教师队伍之前能感受到教师的伟大与肩负的责任,毕竟谁家的孩子都做不起你成长道路上的牺牲品啊。

  面对江西的数学教学教研,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如何创新?如何引领江西的数学教学走向一个正确的轨道?这些问题是我必须面对的,“高处不胜寒”,我时常倍感孤独和无助,甚至无奈。我期望教研工作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学校的重视;希望教研远离功利,少些干扰。希望能在我任教研员期间建立起两支团队,一个是命题教师团队,一个是优秀教研团队。优秀教研团队的建立依托优质课比赛这个平台正在稳步进行,我们每届优质课比赛选拔出的优秀教师,通过我们的后续不断的培养,绝大多数会成为我们这个团队的主力军,再让他们分别去建立自己的小团队,这样就像滚雪球一样,我们的队伍就会不断壮大。命题教师的团队建立却困难很多,这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博弈,在充斥拜金浮躁、功利的社会里,能精心研究命题的人实属罕见。这是无奈。不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依然怀着一颗坦诚之心,用心感悟成长、体验分享幸福,真诚沟通、传递快乐,乐于助人、保持童心和率真。我希望自己能做到有妙赏、有哲思、有洞见、有超越。能欣赏事物曼妙之能力,有深邃的思想,洞察秋毫之眼光,有照亮别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