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推进长江流域环境监测平台建设
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9-03-01  来源:民进中央

放大

缩小

  长江流域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的经济文化和重要的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和发展区域,也是目前我国资源最富集、经济最集中的巨型产业带,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同时,长江流域又是生态环境脆弱、人地关系复杂的区域。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在强化顶层设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挑战和突出问题,如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有关方面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等等。

  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各组分的有效监测和评估是系统揭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复杂性及演变规律的必要条件,也是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的必要基础。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较完备的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分类监测体系。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主导构建了环境监测体系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欧盟则基于水框架指令(WFD)以流域综合管理为核心建立了较为系统的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我国目前尚缺乏标准完善的长效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长江流域面积广大、生态环境复杂多变,虽有不同机构开展了不同对象、不同时段、不同尺度的相关监测工作,但目前尚缺乏长期有效的综合监测评估机制和专门机构,不同尺度监测技术难以衔接,相关数据分散且不系统。

  建设长江流域环境监测平台,有助于深入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系统揭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复杂性及演变规律,为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提供设计依据,同时也能推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

  为此,建议:

  一是明确建设主体,充分利用历史监测数据。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监测涉及水利、水文、生态环境、农业、能源、气象等众多行业部门。建立系统、综合的生态环境监测平台,首先需明确建设主体,综合政府机构与相关科研单位,形成管理与研究的协调和统一,充分利用好现有监测资源和历史监测数据。

  二是健全流域环境信息之间的联动机制。流域环境监测包括:河湖空间形态监测、水文监测、生态监测、环境监测等。建设长江流域环境监测平台,要重点关注上述流域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健全流域环境信息之间的高效联动机制。

  三是形成水体断面监测与流域污染溯源互馈。流域内的陆域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相互作用。目前,长江干流、支流和流域内重点湖泊的断面监测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建设长江流域环境监测平台,要将水体断面监测和陆域环境过程监测结合起来,加强流域污染溯源工作,相互验证,识别流域内的重点污染源区及污染发生的高风险时期。

  四是研发并集成环境监测技术,实现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发展。构建天地空一体化流域环境立体监测体系。开发空基、岸基、无人机等对地观测相关技术;针对环境污染时空差异大的特点,开发成本低、代表性强的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和技术;研发水土原位在线监测方法和技术,研制自动化和小型化的监测装备;开发环境数值模型和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由点及面的环境监测新方法;构建网格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实现实时监测、传输、分析和预警。

  五是建立长江流域环境大数据平台,探索数据共享新模式。构建长江流域环境大数据平台,将各行业部门资源加以整合,管理历史监测数据与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深入挖掘,充分发挥产、学、研及社会各方在产业发展、科学研究、社会监督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实现环境信息数据在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作者: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