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姚爱兴委员:呼吁治理社会戾气

发布时间:2019-03-14  来源:中国网

放大

缩小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现代化强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在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却出现一些不和谐、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这不仅破坏了优美和谐的环境,也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

  2019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姚爱兴带来一份建议,呼吁治理社会戾气,向精神虚弱的现象说不。

  姚爱兴列举了一些令人痛心的事件和现象,如:

  乘车霸座事件,公交车上殴打司机抢方向盘事件;插队加塞闯红灯现象,“扶不扶”现象,丑化、侮辱英雄现象,网络"愤青"喧嚣现象;路怒、车怒、“碰瓷儿”、医闹、校闹、车闹、网闹,无理取闹;还有各种骗局花样翻新……精致的利己主义大行其道,以至于见义勇为成为稀缺资源。

  姚爱兴说,文明是每个人点头或谈指间流露的内在修养,是个人风度和魅力的体现。文明的形象往往毁于生活中的点滴恶习,而文明的古国就毁于国人的不文明。“我们不可沉迷于物质生活的饕餮盛宴,我们该醒醒了!道德沦丧、诚信缺失只能让我们精神虚弱,那时我们究竟该魂安何处?”姚爱兴发问。

  针对上述出现的现象,姚爱兴认为,当前如何治理社会戾气,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已成为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也是全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党和政府已经在积极努力,有诸多措施已取得成效。为此,姚爱兴还提出了六条建议:

  一、加强领导、综合治理。小不忍则乱大谋,社会戾气往往会导致发生道德失衡、社会失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中央要高度重视社会戾气的治理,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出台必要的政策,明确部门的职责,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二、教育引导、持续发力。要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人们晓是非,知荣辱,勿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在全社会开展类似“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从娃娃抓起”,从大人做起,大力推行“养成教育”,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主渠道作用,让道德、友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典型引领、适度惩戒。建立扬善惩恶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引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让好人成为社会主角、群众偶像,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树立一大批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最美典型”,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好人”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名人、争相效仿的道德榜样和看齐对照的价值坐标,用群众身边可亲可学的榜样来引领社会风尚。 同时,加大对坏人坏事的惩戒力度,让一次受罚,累及一生,一次失德,处处受制约,让坏人坏事成为过街老鼠。

  四、依法打击、依法保护。一方面,要加大对公众法制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的意识,将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厘清道德法律边界,完善涉及网络犯罪、失德失信等法律制度,不留死角,不给坏人可乘之机,严厉打击,维护公平正义,让人们内心确信正义绝不会缺席,让好人不再伤心,让坏人不敢行恶。

  五、预防为主、化解疏导。要有防止医院、学校、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暴力行为的预案;对网络上语言粗俗、人身攻击等通过网络管理及时拦截;对一些特定人群要建立疏导化解机制,让怨言怨气有地方释放,不要让矛盾积累、怨气蓄积,要努力挽救迷途者,用爱心去唤醒、感化他们,用友情去劝导、关爱他们,用热心去帮助、引导他们;要加大对社会贫困边缘群体的关爱,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特殊困难。

  六、全社会要自觉行动起来,讲正义、树正气,养成勇于同不文明、不道德、危害公共安全、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大胆斗争的风尚。

作者:张宁锐、耿鑫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