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一代名师段力佩

发布时间:2019-09-05  来源:

放大

缩小

  坚持改革,善于总结,一位敢为人先的实践者

  “段老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

  世事无常,潮流变迁,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段力佩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针对教育的弊端,不断探索、实践、改革,成为一位高瞻远瞩的弄潮儿。

  段力佩的改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抓凯洛夫教学五环节。1950年,段力佩刚到育才,学校教师有的从洋学校毕业,有的读私塾出身,有的从解放区过来,一个师傅一套拳路。怎么抓教育质量?段力佩清楚“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他抓凯洛夫“五步教学环节”,即组织教学、提问、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样抓了几年,育才中学的教育质量稳步上升。l954年,上海市教育局把育才中学作为全市教改的试点。在总结经验时,时任市教育局普教处处长胡昌治说:“育才教育质量高,教师积极性高,校长领导有方。”

  第二阶段:提出“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十六字方针。到了1963年,段力佩发现凯洛夫教学太机械了,存在三个弊端——“满堂灌”“两剥夺”“三脱节”,即教师习惯于一讲到底,独占课堂教学时间;剥夺了学生思考与练习的机会;造成教学上的讲与练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课内与课外脱节。1964年,段力佩提出“十六字方针”,其主旨是反对课堂教学中的烦琐讲解,做到面向实际,让学生学得活泼,学得生动。段力佩的“十六字方针”很快引起各界的热切关注。l964年4月,市委副书记杨西光视察育才中学。时任市教育局局长孙兰带着一个教改工作组蹲点育才中学半个月。上海各家报社大张旗鼓地宣传“育才经验”,在上海和全国刮起一股“旋风”。我当时在杨浦中学读高中,学校的走廊、各个教室的墙上,都张贴了学习“育才经验”的宣传标语,教师上课时也努力按照“十六字方针”去做。“育才经验”真的是溜入人心。从l964年到l966年这一时期翻上海教育质量,也许是历史上比较高的一个时期,倘若按照今天的说法,它是真正按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做的。

  第三阶段:“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跟我说:“段老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形式,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完全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

  我仔细阅读段力佩l979年2月写的《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发现这一思想回答了课堂教学的三大问题。第一,学生怎么学?段力佩提出了课堂教学的程序——先学后教。“读读”,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养成学习习惯;“议议”,提倡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讨问题;“练练”,使学生自己将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讲讲”,是教师点拨、解惑、小结或总结。“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第二,学生怎么学是对的?段力佩认为,把课堂作为教师的“讲堂”是不科学的,课堂应当是“学堂”。“茶馆式”教学的核心是“议”。这个“议”,从对象看,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与自己的对话;从形式看,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对话。“教学的对话”,是课堂的精髓所在。第三,教师怎么教是对的?段力佩强调“有领导的”——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下进行的,“茶馆式”——鼓励学生在课堂里“七嘴八舌”,提出问题,尔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解惑、启发、引导。

  段力佩还在学制、课程设置、教材、课时安排等方面,进行了非常大胆的改革。

  学制。从l979年下半年开始,学校高中学制改为三年。当时上海高中学制改为三年的只有两所学校。

  课程设置。段力佩把历史、地理、生物作为常识课(必修),列入从初一到高三的课程;体育、英语每天都有一节,体育分大课(55分钟)、小课(30分钟)安排,大课按体育《教学大纲》上课,小课以“男拳女舞”为主;音乐从初r到高三都开设;还增设了选修课,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扩大与提高。

  教材。段力佩对教材也动了手术。生物课由于实验增加,自编了教材。英语也有自编教材。语文教材变动较大,初一学《西游记》《水浒》,初二学《老残游记》《儒林外史》,初三学《红楼梦粼三国演义》。对语文统编教材,则采取一次多篇的方式进行学习。为,什么选用这些小说的章回?段力佩认为:从纵的方面看,《西游记》较儿童化,《水浒传》讲农民斗争,也较通俗,再上升到描写知识分子的《儒林外史》,尔后再上升到更高级的《红楼梦》《三国志》。这些都是根据青少年的生活感受而逐步上升的;从横的方面看,教材选用的都是青少年喜爱的章回,如《西游记》里的“大闹天宫”,《水浒传》里的“林冲夜奔”,不但情节连贯,而且语言文字也为青少年所喜爱。

  课时安排。段力佩根据脑力活动和体育活动的特点,将全天课时分为三段,每段分为两节:一节为大课55分钟,上逻辑思维强的课,一节为小课,上形象思维强的课。中间相隔5分钟为换课时间。全天共6节,第一、三、六节为大课,第二、四、五节为小课。第二节课后有30分钟的大休息,学生可在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也可吃些学校为他们准备的点心。这样大小课相间,对学生一天的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

  改革后的育才,呈现出蓬勃的景象:每天下午4点l 0分之后,教室里传出阵阵歌声和琴声;操场上,各项单项锻炼、友谊竞赛搞得热热闹闹。学生由于负担减轻,身体素质得以提高。l980年上半年,学校对全校l 2~18岁的男女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脉搏等形态机能测定,指标都超过全国平均数。

  第四阶段:提倡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段力佩又提出了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改革,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依靠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想到段力佩自1984年已被市政府命名为育才中学名誉校长,退出第一线,这“三自”思想还是段力佩的吗?我询问了时任校长章淳立、副校长瞿钧,两人斩钉截铁地说:“肯定是段校长的。”提出“三自”思想,首先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自治自理。学生定期举行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学生会,在学生会带领下开展各种文娱、体育、劳动、生活服务等教育活动。其次是政治上自己教育自己,比如组织专题演讲、讨论、主办论坛、出版墙报;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小组,如数学、物理、化学爱好者协会,既丰富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又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要求学生目治自理的同时,提倡教职员工人人做思想政治工作。班主任改为辅导员,从旁辅导学生的自治自理自我教育。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