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赵宪初:德为师之本

发布时间:2019-09-05  来源:

放大

缩小

  赵宪初提出在教学中先应“举三反一”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他还提出“事后100分”的学业评价观,即对学生来说,一次测验即使有些知识没掌握或计算有差错,但事后要把这方面有关问题弄懂,弄懂了就是100分,这才是教育的目的。他非常重视事后的订正,认为改正错误后的成功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强调事前复习梳理,事后总结补缺。

  赵宪初认为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是属于今天的中小学生的。培养教育好今天的中小学生,是一项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事。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个应有的涵义。他十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出要允许学生偏科,并大声疾呼:但愿老师抬贵手,不拘一格出人才。他十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思想教育不能靠压服,要态度诚恳,耐心说服。赵宪初主张要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是极为重要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做到爱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参与的双向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具有良好的感情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人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因为,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乐于接受教师的传道和授业,有利于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从而实现主体学习的境界。赵宪初对学生是如此热爱,直至他耄耋之年仍能记得分别毕业于30年代、40年代、50年代的学生的名字。有一次,外地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学生给赵宪初来信,希望得到赵宪初写的数学参考书,赵宪初不顾高龄,亲自为她购买了书籍,并给她寄去。

  赵宪初的知识面特别广,那时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赵百晓”。他把自己渊博的知识贯穿在教学中,时常说古道今,引经据典,学生们听得饶有兴趣。赵宪初虽然是教数学的,但却历来重视语文基础的教学,并提出要以各科教师实行“大兵团配合作战”的方式齐抓共管。赵宪初本人就是文理并茂的典范。他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被誉为“中华之光”的南模54届校友王选院士曾写信给赵宪初说:“我是因为对你介绍的数学知识有兴趣才去考数学系的。”他还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赵宪初先生教三角,上课从来是笑嘻嘻的,他风趣地把俄国数学家罗勃契夫斯基叫成'萝卜吃死鸡',使我们印象极深。至于他领头背数学公式的有趣声调,则是半个多世纪被几代学生所津津乐道的。”赵宪初还编写了数理化自学丛书《代数》第一册、《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元二次方程》等著作,参与编写《十万个为什么》数学篇。他还担任上海市数学学会副会长,经常为学生举行数学讲座,培养了许多数学人才。他的学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二十人,许多学生担任了各级领导干部或成为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还有不少学生在海外取得显赫成就。

  作为一名校长,赵宪初早就提出,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落实培养目标上。他在《校长与教育工作》一文中,论述了当校长的五个“要义”:一是校长要在全校师生的思想品德上起领导和带头的作用;二是校长要努力成为具有优良素质的人,在全校师生中起表率作用;三是校长要审时度势,放眼未来,展望世界;四是校长要气度恢宏,不谋私利,要能团结全校教职工,爱护所有学生,使学校形成一个团结互爱的集体;五是校长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抓住主要工作。赵宪初对教职工提出三个“度”:制度、态度和速度。要办好学校,离不开教师的素质、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师的责任心。赵宪初对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例如当年赵宪初的儿子初中毕业报考高中时,不到南模的分数线。一般说来,本校教职工的子女,打个招呼不就成了。但赵宪初一身正气,秉公行事,不允许给予通融,结果他的儿子没能进入南模,而是进入一所非重点中学。但他的儿子经过自身努力,同样成才。他的这位儿子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位育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赵家镐。对此,没有人不佩服赵宪初的。

  赵宪初是身体力行南模“勤俭敬信”校训的典范。赵宪初指出:教师的勤,主要表现在教学认真上,许多教师都是从不请假缺课的,到校准时,教学认真。教师自己认真,才能要求学生认真。学生的认真,就首先表现在勤学苦练与不随便请假和欠交作业上。俭,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衣着用品上,教师带头穿着朴素。敬,就是礼貌。信,就是守时。在教师的以身作则下,南模的校风是十分良好的。赵宪初指出:校风由三方面组成,一是领导的作风,二是教师的教风,三是广大学生的学风和生活作风。后来,赵宪初把南洋模范中学的传统总结为“四实”:学业扎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身体结实。

  赵宪初的生活十分简朴,尽管他的地位变了,但仍从来不要任何特殊照顾,始终过着他所习惯的粗茶淡饭的生活。他退居二线,担任名誉校长后,还十分关心学校的工作,经常步行到学校。外出开会,还经常挤公共汽车。当选市政协副主席后,他仍坚持不为私事用公车。有一次他挤车摔了一跤,他的司机为此挨了批评。赵宪初知道后说,这不能怪司机,是他没有告诉司机。从此以后,赵宪初为了不使驾驶员为难,除了开会参加活动以外,就很少自己外出了。

  作为一名教育家,赵宪初一贯倡导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他早就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素质。人民的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道德素质,二是文化素质,三是体育素质。教育对培养人们的道德素质方面应做些什么呢?就是要培养下一代“学会做人”、“学会做中国人”。打好这个基础,就可以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辨别是非,有防御和抵制不良倾向和邪恶引诱的能力。学会做人,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语言。学会做中国人,就是要热爱中国,不论祖国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应矢志不渝,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要做好人,不做坏人。好人就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主义的人。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成才,培养各方面、各层次的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我们培养的当然要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中小学教育应该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赵宪初建议在中学里安排收听时事广播的课程,时间为每天五分钟到十分钟。他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认为这是提高文化素质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作者: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