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洪宇:造就众多“现代陶行知”是教师教育振兴的重要时代使命

发布时间:2019-09-05  来源: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

放大

缩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当先。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教育发展过程中已出现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大众化、教育一体化四大趋势。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的优秀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规律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期待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矛盾的紧迫需要。

  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好教师,那么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与背景下,好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与素养?我想这些问题都能在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身上找到完美解答。毛主席说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先生称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把陶行知与孔子并列看待:“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习近平总书记也对陶行知的思想、事业、精神、人格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可以说,陶行知先生就是好教师的最佳“代言人”。教师教育要以培养“现代陶行知”式的好教师为目标,造就出千百个“现代陶行知”,打造一支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陶行知是现代教师的楷模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了好教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讲话中多次引用陶行知的名言,从理想信念、理论学说、道德人格、精神品质、思想作风等方面对陶行知予以充分肯定。师者,人之模范也。陶行知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是学生的楷模,更是教师的楷模。

  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学习陶行知人民本位的政治立场和献身教育、播种未来的使命担当。陶行知一生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毛泽东题词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陶先生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可以说是人民本位的教育,适应人民的要求而又提高人民的要求。这与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好教师要有“道德情操”,学习陶行知的高尚风范和人格魅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对师者从业的首要要求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先生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是“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他为中国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身体力行,时时处处以身作则,提出教师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则要“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种敬业的崇高境界和无私奉献精神,不仅是对师德的最好诠释,也是他伟大一生的最生动写照。

  好教师要有“扎实学识”,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从彼时国情出发,倡导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一系列教育运动,并从实践实验着手,创造了一整套以生活教育学说为核心的教育学说。他在办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中国教育创造了一批新的办学典型。“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作为育人之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源源不断地获取、理解、吸收新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成为优秀的“人师”、合格的“智者”。

  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学习陶行知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觉得凡是脚站在中国土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这是陶行知对爱国主义最通俗的解释,也是最朴素的感情。他以“爱满天下”的精神,为苦难的农民“烧心香”大力倡导乡村教育;倡导“科学下嫁”创办各种工学团,开展工农教育;愿做人民的“老妈子”,立志要用教育来爱国爱民,救国救民。亲其师才会信其道,爱是教育的灵魂,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倾注满腔热爱与心血的教师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好教师。

  二、教师教育要着力于“现代陶行知”的培养

  教师教育要以培养一流教育家为目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陶行知说:“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此,“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因此,好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名合格的传递知识的教书匠,还要努力成为肩负教育责任、改善教育和改造社会的“引领者”“创造者”和“革新者”,成为一流的教育家。

  教师教育要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因此,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应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实践操作课程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教育智慧,使教师成为引导学生质疑批判、探索创新的引路人。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教师教育要形成“知行合一”的培养体系。“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是好教师成长为一流教育家的必要条件。教师教育要将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联系起来,使高校教育与教师任职学校联动起来,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三、为“现代陶行知”的涌现创造有利条件

  明确教师法律地位内涵,为教师发展成长提供制度化保障。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必须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的目标,并首次提出“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的表述。这两项重大突破性改革措施也正是我多年在全国人大多次呼吁的。建议对教师管理制度作出顶层设计,在“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将公立中小学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范畴,建立相对独立的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许多教育发达国家已有此先例。在目前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条件下,应明确教师特殊法律地位的内涵。一是切实落实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二是参照公务员职级晋升办法完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打通中小学教师职级待遇晋升通道。三是将教师编制与事业单位编制脱钩单列,保证教师足额配备。以此来明确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

  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我多年来在全国人大提出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以“陶行知教育奖”来命名国家级教师最高奖。以此引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尚,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明确教师权责,为教师教书育人提供法制化保障。为学莫过于重师。教师管理学生本身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学校和教师应尽的职责、应有的权利。应及时修订《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并明确其边界,破除当前教师对于学生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依法治理“校闹”,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形成教师治学育人良好法治环境,为教师教学管理解除后顾之忧。

  (作者系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作者:周洪宇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