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李丽娟: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一一如何发挥界别作用推进政协工作创新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09-18  来源:民进内蒙古区委会

放大

缩小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界别工作纳入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布局,作为人民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实现方式之一。界别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个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组织中的具体划分形式,它是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界别作用 政协工作 创新

  习总书记指出,推动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是人民政协在新时代的新方位新使命。这是新时代创新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核心要义,总结人民政协成立70年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成果,结合作为政协委员及民进会员的履职经历,对如何发挥界别作用推进政协工作的创新进行探讨。

  一、发挥界别作用推进政协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

  1、发挥界别作用对于推进政协工作的创新有三大优势。

  (1)、统战优势。界别作为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形成包括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广泛团结的格局,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广泛和雄厚的社会基础。

  (2)、人才优势。各界别政协委员由各方面的代表人士组成,他们活跃在基层,一方面,通过广泛和充分的协商讨论,反映和维护各自群体的利益,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向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这种开放性、协商型的独特制度,既能把社会各阶层引导到社会主义发展事业上来,又能使各社会阶层都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合法渠道,实现最大限度的兼容性,有利于社会各阶层达成整体共识,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过程中,更多更好地了解党委、政府工作意图,积极向各界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把上级意图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既畅通了民主渠道,又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

  (3)、政治优势。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载体,界别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是智囊团和人才库,蕴藏着大批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和社会管理人才以及各界各行业的代表,他们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熟悉界别情况,能准确掌握与合理反映界别诉求,让不同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一起参政议政,形成合力,在团结的基础上发扬民主,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2、发挥界别作用对于推进政协工作的创新有三大功能。

  (1)、政治协商功能。界别的组织运作构成了协商民主的主渠道,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组成的统一战线组织,能够充分反映所联系界别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有利于决策机构在全面理解和协调各方立场、利益基础上形成科学决策,是下情上达的桥梁和纽带。

  (2)、民主监督功能。各界别政协委员通过政协例会、提案、建议案、调查视察、社情民意、座谈讨论,行风评议、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构成的民主监督具有代表性、党派性,广泛性,高层次等特点,是国家整个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容性强代表性广,通过实行“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爱国统一战线方针,真正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和谐局面。

  (3)、建言立论功能。建言立论是政协发挥优势,参与国事的重要途径,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种有效形式,集中展示了政协工作的成果和社会影响力。做好界别协商工作,依靠界别力量、荟萃界别智慧、激发界别潜力,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建言立论的途径,从整体上提高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水平。

  3、发挥界别作用对于推进政协工作的创新有三大作为。

  (1)、在营造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氛围中有作为。界别通过发挥其联系广泛、兼容并蓄的优势,协助党委政府营造舆论氛围,把全体人民和各界人士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来。

  (2)、在丰富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条件中有作为。界别可以把政协工作与科学发展这一全局性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宏观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和难事的对策思考,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意见和建议,及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还通过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旅外华侨及海外有成就、有声望、有实力的团体和友人的联系与沟通,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

  (3)、在夯实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基础中有作为。界别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单位,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一是发挥上通下达、联系广泛的优势,做好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二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党委、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新型互信关系的建立。三是发挥团结协调作用,帮助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促进不同利益群体走向和谐共处。

  二、发挥界别作用推进政协工作创新的存在问题

  1、界别设置包容性不强。

  一方面,界别设置不够全面,未能对现有社会阶层实现“全覆盖”。一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新社会阶层,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等法律职业群体,政协没有设置相应的界别;再如会计、审计、房产、传统文化等中介及其他社会团体也不少,大量的民间组织不断涌现,但这方面的人士在政协也没有设置界别;另外,在政协的界别组成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人、青年学生、外来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其他人数较多的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界别设置不尽合理。界别划分界线不清,出现交叉、重叠等现象。如科协和科技界、共青团和青联界、工商联与经济界等,都存在此类问题;在很多地方政协及党政部门领导担任特别邀请人士界别委员,界别成分不够单纯等。

  2、界别意识薄弱,组织化程度低。

  一方面,政协委员虽由界别推选产生,但许多政协委员对所代表的界别的工作了解不透,提交的提案或反映的社情民意内容不一定代表所在界别的工作。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多数以个人名义出现,对界别代表的身份意识不够。有些界别委员参与协商议政所代表的往往是所在小组或专委会,代表界别的“角色”意识不强。同一界别的委员之间缺乏共同调研的途径和互相联系的平台,难以形成界别的整体合力。界别委员与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也不够,还限于个别的、随意的阶段。界别声音不强,政协还没有成为各界别愿望表达和利益诉求的主渠道。在政协参政议政的各种渠道中,界别在引导和组织委员广泛联系本界别群众,反映他们意愿和主张方面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提案者以界别代表身份反映本界别的问题偏少。另一方面,政协组织对自身的常委会、主席会议、专委会和党派代表、骨干委员非常重视,政协协商活动也基本上以常委成员、党派代表、少数骨干委员为主,对界别代表重视还不够。另外,除了民主党派、工商联界别,其他界别组织松散,很少以“界别”的名义开展协商、调研等活动,也很少以“界别”的名义提交提案或反映社情民意,即使有往往也只是个别委员的个人成果,真正在界别内协商形成的成果较少。

  3、界别作用发挥机制不健全。

  由于界别作用发挥机制还不健全,尽管界别中绝大多数委员认真履行了政协职能,但仍有一些委员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履职能力亟待提升。表现在:①委员政治意识不强,缺乏作为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委员在入职时对人民政协认识不够,对委员的职责和作用不了解,光荣感有余,使命感不足。②委员角色意识较淡薄,忽视履行委员职责。或只热衷当“挂名”委员,或因自身业务工作任务繁重,或顾虑“官员”和“委员”的角色冲突,或担心提案“自提自办”添烦恼等等,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委员职责的履行。

  三、发挥界别作用推进政协工作创新的策略探究

  (一)加强界别组织建设,推进政协工作的创新。

  1、合理调整界别设置。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因此要因时制宜,合理调整界别设置,使界别设置与形势发展需要协调一致:

  一是要增设界别。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活动是翻天覆地的,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市场经济模式的逐渐成熟、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社会已经涌现出林林总总新的社会阶层、社会团体、利益集团、中介组织群体等等,社会结构由整合型社会向分化型社会快速转变,当今中国已形成为一个利益多元、文化多元、发展多元的社会。原有的界别已不足以汇聚、涵盖、包容今天复杂、多元、流动的政治共同体内的方方面面。及时发现并主动吸纳他们进入政协,适时增加新的界别,以期与社会的变化相适应,尽量容纳人民内部的各个方面,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充分发扬民主,让各界别的意见和要求,建议和批评尽可能地反映出来;始终坚持搞大团结、大联合、大统一战线,扩大党领导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这对防止个别群体被遗忘或被关闭在政协大门之外、被边缘化,增强凝聚力与向心力,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是必需的和不可回避的。

  二是要调整界别。对于界别划分不清的情况,要进一步明晰界别界线,予以适当调整,如为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体现其代表性,可将民营经济中的代表人士从经济界中分离出来,设立“民营经济界”,更加精准地发挥民营经济界别的作用。另外,可根据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阶层合理扩充界别,例如把新社会组织、传统文化的代表人士,以及真正意义上的青年学生、外来务工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组成两个界别,设立“新社会阶层界”和“传统文化界”等。

  2、完善界别工作机制。在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一般形式之外,对于界别协商,要进一步丰富协商形式,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协商议政工作机制:

  一是要强化界别意识。要完善界别组成机制,赋予界别更多职能,突出界别的协商主体地位。要鼓励委员加强与所代表的群众的联系沟通,将他们的呼声和意见尽可能充分准确地反映出来,积极推动界别协商成果转化落地,从而促进委员的界别意识更加强化、界别活动更具特点。

  二是要强化工作保障。要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委员联络机构职责,专门负责界别活动组织、委员培训以及管理考核等工作。要配强工作力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政协界别联络工作人员的编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架构。同时,注重加强联络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工作水平。要保障工作经费。将界别活动经费纳入政协履职开支的统筹安排,做到专款专用,并根据界别人数予以动态调整。

  三是要强化制度约束。要出台政策规范。把界别工作纳入政协工作年度计划,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界别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要求。如可以制定《关于加强政协界别工作的意见》等,以明确界别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形式和措施办法;制定《委员界别小组活动规则》等制度,以明确界别活动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具体办法。要完善联络制度。建立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工联系界别制度,加强对界别协商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专委会联系界别制度,发挥专委会联系各界别及委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界别与党政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进一步扩大知情问政渠道,促进协商成果转化,有效发挥界别协商作用。建立界别召集人制度,政协的界别除了党派、团体之外,多数界别较为松散,一定程度上只是某一方面委员的集合,内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联系。在界别中推荐产生召集人,由召集人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本界别履职活动,有利于整合本界别委员的智力优势,把委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优势集中到所熟悉的领域以及所关注的问题上,突出界别协商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协商的质量和成效。专委会是政协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代表政协联系一个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但专委会并不能替代界别作用。我们可以借助专委会这一平台,搭建起联系委员的桥梁纽带。各专门委员会要把界别工作纳入工作计划,承担起界别开展活动的服务职责,加强与相关界别的联系,做好协调、服务,使界别工作与专委会的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协商民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健全界别作用机制,推进政协工作的创新。

  1、形成开展界别活动的界别作用发挥机制。界别活动是委员日常履职的重要载体,要丰富活动形式,要注重活动实效。要紧扣民主协商、参政议政主题来开展,努力创造新做法、形成新经验。如安排有关界别的委员参加专题常委会议、主席会议或其他会议;建立界别提案征集制度,鼓励提交界别提案,邀请界别委员参与相关重点提案的督办等。如组织开展委员学习、讲座、座谈活动等,帮助委员知情明政,为界别委员参政议政畅通信息渠道。同时,政协也要根据界别特色、委员专长,加强对界别委员的工作指导,共同打造有特色的界别活动品牌,提高政协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2、形成为界别委员履行职责提供好条件的界别作用发挥机制。一是引导委员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准确把握履行职能的重点和方向。主要途径是加强学习,提高委员的思想素质及履行职能的能力。二是引导委员选准角度,找准位置,力求政协工作“切实而不表面”。三是引导委员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积极泰献,起模范带头作用。四是引导委员塑造自身形象,广泛赢得群众的信赖、理解和支持。五是搞好四项服务:生活服务,包括帮助委员个人和家庭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解除委员的后顾之忧;制度服务,使委员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利、开展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协调服务,政协组织要与委员所在单位联系和协调,主动为委员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便利服务,提供委员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各种设施便利,如车辆、经费、场所等。

  把握好界别作用发挥这个领提领而顿,在加强界别组织建设上下绣花功夫,在健全界别作用机制上春风化雨,推进政协工作创新便能顺理成章百毛皆顺了。

  【参考文献】

  1、罗时平.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理论思考,光华时报,2009.9.15:第003版.

  2、邢纪茹.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思考与实践,人民政协报,2010.1.12:第C03版.

  (作者系民进内蒙古包头市委会会员)

作者:李丽娟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