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引领

吴鸿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安徽民进》微公号

放大

缩小

  “苦难也是一种财富,曾在生的边缘挣扎过,就没有什么更可怕,剩下的就是,好好活着,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实现生命的价值,收获丰盈的人生。”

  这是民进会员、滁州市图书馆馆长吴鸿英的人生感悟。

  二度战癌魔

  吴鸿英出生于1969年,大学毕业后在滁州市艺术学校工作。1995年夏,她被查出患有恶性淋巴瘤,那年,她才26岁。吴鸿英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全力配合医治,幸运的是病情得到了控制,她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先后担任滁州艺校教师、班主任、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助理。2009年,她调任滁州市图书馆担任副馆长,但命运似乎又与她开了个玩笑——她再次被查出患有甲状腺乳头癌,肿瘤有鸽子蛋大小。是就此倒下,一蹶不振?还是继续与命运抗争?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积极的心态占了上风,在紧张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后,吴鸿英终于再次站了起来,并投入到工作中。

  命运的挫折给了吴鸿英很大的启发,她这样想:如果庸庸碌碌的活下去,一辈子转瞬即逝,在这个世上走一遭,一定要给社会留下点什么,带来正能量,这样才能无愧于心,才能不留遗憾。

  十年谋一“馆”

  吴鸿英常常对自己和同事说,敬业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多年在滁州市图书馆工作,她见证了滁州市图书馆的变迁和发展,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2009年临危受命调入滁州市图书馆以来,面对一个处于全省末位的市图书馆,原始的手工操作、稀少的读者、低落的士气,吴鸿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她带领全馆员工攻坚克难,制定“追赶、跨越、腾飞”三步走战略目标,迅速改变了市图书馆的落后面貌,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为新馆选址奔走呼吁。2009年市里决定滁州市图书馆新馆选址科教园区与高校图书馆合并建设。吴鸿英深知图书馆选址是否便利关系到一个馆的成败,她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着急,四处奔走呼吁;利用政协委员身份写提案;向市委书记信箱写报告《关于图书馆新馆选址的建议》,有理有据的提出图书馆新馆与高校图书馆不宜合并建设。她的意见引起了时任市委书记李明的重视,并实地考察了图书馆,提出请专家重新论证图书馆选址,最后终于取消了合并建设的打算。后经吴鸿英多次积极的争取,市里最终决定在龙蟠河公园、市一中体育馆东侧建设新馆,这为新馆成功开放奠定了基础。

  力排众难建分馆。图书馆老馆位于旧城区,因城市发展渐趋南移,加之多年投入少、图书更新不及时、服务手段落后,到2013年仍采用原始的手工目录借阅,渐渐门可罗雀,连续5次被评为等级外馆。1990年市里曾经在人民广场东北入口处规划建设新馆,但只建设第一期书库就停工了,书库因闲置被占用。2010年吴鸿英通过依法诉讼,历经重重艰难,到2013年收回了被占用的书库一、二层,并决定在此基础上建设分馆。

  随后,吴鸿英为建设分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争取资金支持,调动员工积极性,向同行及相关企业请教图书馆运营经验;引入力博自动化业务管理系统和联防报警监控系统;增设少儿部,开设低幼亲子阅览区;增设电子阅览室等。分馆位置便利,经过精心布局,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向全市人民开放,一下子就点燃了市民阅读热情,开馆首日办证300张,一个月的接待量就超过之前一年的接待量。分馆的成功开放,极大的提高了市图书馆的影响力,并在2017年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三级馆。

  率先建立24小时图书馆。分馆开放后,一直受到市民欢迎,由于面积小,夏季高峰期时,人满为患,一座难求。为扩大接待能力,延伸服务时长,吴鸿英决定跳过柜式自助借还图书馆,直接建设书房式24小时自助图书馆。相比柜式的自助图书馆,书房式自助图书馆更温馨,落地的玻璃窗、智能的灯光和空调、舒适的阅读环境,成为市民永不关门的书房,为市民提供阅读休闲的好去处。历经申请、立项、设计、预算、规划选址、公开招标等一系列繁琐工作,终于在2016年5月1日,两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全省率先靓丽开放,引起市民一片叫好,媒体大加赞赏,也吸引了很多同行前来学习取经。两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放至今仍不减当初魅力,平均日接待量300人次,为亭城增加浓浓书香。

  新馆建设创新管理。2015年新馆建设被列为市里十件为民办实事之首,但滁州市图书馆人员编制仅有11名,实有员工7人,更缺乏图书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从建设经验到后期运营都存在极大的困难。为了破解这些难题,在市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吴鸿英带队先后调研了无锡新区图书馆、芜湖镜湖区图书馆等优秀图书馆,并通过电话和网络向省内外多家图书馆进行了咨询,多次组织召开专家讨论会,最终确定新馆采用全馆型服务外包方式来运营。2017年经过公开招标,运营公司就在新馆建设阶段全面介入工作,在空间布局、智能化设计、综合布线、软件平台、家俱设计等提供支持,并提前筹备开馆工作。这一做法,破解了图书馆行业新馆建设及运营的难题,实现建设与运营无缝对接,避免了后期运营二次改造浪费;同时也解决了运营阶段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滁州市图书馆成为全国首家地市级全馆型服务外包图书馆,吸引省内外多家图书馆前来学习借鉴。

  2018年底,新馆少儿部正式开放,每天的接待量达2000人次。少儿馆以建设“公园里的图书馆”为理念,以阅读成长为题,在传统基础上,一楼文学阅览室引入了智能书架,实现实时盘点,为读者快捷找到每一本书;自习室采用预约智能书桌,数字体验室采用最新的VR技术,让读者身临其境体验地震、火灾逃生技术,互动书法学习,还引入朗读亭、预约借书柜、地方文献阅览研讨室等,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为读者打造一个智慧、有趣、舒适、好玩的公共文化休闲空间。

  热心公益助他人

  吴鸿英觉得人活着就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要惠及其他生命。她利用图书馆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参与到下一代的家庭教育中,组织“家长沙龙”,与年轻的妈妈们一起听课、讲课,关注教育方式,传播教育智慧;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开设了《父母大讲堂——家长教育》;与电视台合办电视节目《大家谈》;定期开设“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营”,为贫困地区建立“农家书屋”;为社会残疾人士组织开展各项精神文化公益活动。

  《安徽日报》曾有这样一个报道《重庆女孩的“安徽爸妈”》,说的是一个叫小缘(化名)的重庆女孩,在2012年7月30日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只因身患癌症8年的父亲刚刚去世,家庭负债累累,十分困难,无法拿出学费和生活费,她的困境被媒体报道后,得到了吴鸿英夫妇慷慨解囊,无偿资助的温暖故事。大学四年里,吴鸿英除了每年给小缘足额学费,按时支付生活费之外,为了让小缘在学校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还给小缘配备了手机、电脑,让她学驾照,每年寒暑假都为她定购来回机票,邀请小缘和她母亲假期到滁州家里小住一段时间。如今,小缘已经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了,吴鸿英和小缘也结下了深厚的母女之情。

  坚守初心勇担当

  吴鸿英是滁州民进的早期会员,1997年9月就加入了民进组织,当时滁州民进还没有成立市委会,会员也不多。吴鸿英非常热心会务工作,常常是党派举行活动,没有经费,就自己掏钱赞助。

  从2004年8月至今,吴鸿英一直担任民进滁州市委组织部长,负责组织发展工作。“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是一名民进会员,说话、做事都不能给组织抹黑。”这是吴鸿英在考察会员时坚守的一条原则。近年来,民进滁州市委会在入会程序中又增加了“面试”和“笔试”环节,更加注重会员发展程序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作为民进滁州市委委员,吴鸿英认真组织和参加每一次市委会的会议、培训、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调研等。多年来她结合本职工作,撰写的提案、信息、调研报告多次获得市领导的批示并被采纳。提案《关于在市区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建议》《关于在图书馆建立志愿者管理体系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调研报告《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被市领导批示;社情民意信息《关于修复刘少奇旧居及中共苏皖省委纪念馆的建议》《加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建议》等被市领导肯定;大会发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得到市领导重视。

  吴鸿英连续担任滁州市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2016年5月当选为“滁州好人”,2018年当选为滁州市人大常委。这些头衔,既让她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重视和温暖,更鞭策她努力工作,双岗建功。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