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接地气的一次履职:民生无小事 买菜也 “优雅”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民进杭州市委会

放大

缩小

  2001年5月,我当选为民进杭州市委会主任委员。2002年4月,我开始担任杭州政协副主席,当时还继续兼任着上城区的副区长。我到了民进机关工作,也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慢慢发现,民进工作跟区里政府的工作截然不同的,套路不一样的,主要是依靠民进市委会里会员的力量。

  我是在民进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进会员,素质可以包括方方面面,但是政治素质是第一条。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个地位确定了,所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一个要接地气,第二个要有全局性。接地气,要做调研了解一些情况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出来;如果没有全局性,没有大局观,往往提出来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这条马路坑坑洼洼的,垃圾箱太少诸如此类。要深入到基层去了解群众的呼声,有大局观、全局观,站在高点、看得远点,这样提出的意见建议才能有质量和代表性。

  有些提案太天真也不行,根本实现不了。因为我人大呆过,政协、政府也待过,这些都深有体会。比如在区人大里,提过一些教育方面的提案——身为人大代表,有美好的愿景,希望这个学校能够改善一下。但是转到区政府一了解,财政那么紧张,学校改善需要多少资金投入?实现的把握性有几分?调查研究就是这样,要全面了解,建议要有可操作性。

  在担任民进市委会主委期间,有一个提案使我印象比较深刻,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那就是农贸市场改造这件事。因为当时的杭州的菜场比较脏乱差,老百姓不满意,农贸市场的商贩不满意,我们调研的也不满意。后来我们就提交了这个提案,当时王国平书记很重视,作了重要批示。我们根据批示精神再进行督查,促成了落地。现在农贸市场变化很大,基本都在室内了。而且在室内呢,有个好处,地上也不脏不湿了,比较干净。

  2004年,杭州市部署开展“清洁杭州”活动。市政协把“清洁杭州”列为全年工作重点,也积极参与其中。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就是“清洁杭州”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我市环境卫生面貌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整体品位的提升。根据市政协的安排,我们与市九三学社就此课题进行联合调研,为9月份市政协常委会“清洁杭州”专题讨论作准备。

  8月25日,我和毛海涛同市政协民进界别委员一起,调研了江干区的濮家、三堡、观音塘等农贸市场;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暗访了下城区的新华路和仙林桥等农贸市场。初涉农贸市场,市场内的脏、乱、差现象,令人吃惊,扩摊占道比比皆是,倚门设摊、无证经营也是屡见不鲜,市场周边环境又脏又乱,车辆停放杂乱无章,个别农贸市场内电动车、自行车,直进直出,如入无人之境,安全隐患,令人堪忧。还有经营户的摊位内,果皮菜叶、垃圾满地都是;市场管理人员与经营户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个别农贸市场建造伊始,就没有建厕所,因而随地便溺,也常有所见,大白天市场内老鼠乱窜;劣质塑料袋,充斥市场。市场的员工,对于这些现象,司空见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百姓能否吃得安全,实在令人担忧。

  我们还在江干区召开了商贸旅游局和农贸市场负责人的座谈会;在上城区召开了行政执法局、街道、农贸市场负责人座谈会。我也从座谈了解到方方面面问题:就建设来说,我市农贸市场有设施较好的新建小区配套市场,有旧厂改建市场,也有临时过渡大棚市场等;从投资主体看,我市农贸市场投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有村办市场,有镇、街道办市场,有部门办市场,也有企业办市场;从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看,我市农贸市场有国有、集体性质的、有股份制的、也有公有私营的,体现了多种经济成分。

  我们数次组织会员和专家,认真研讨问题的成因。通过分析找出了影响我市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的因素,既有硬件不硬,也有软件薄弱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软件薄弱是影响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的主要因素:

  一是市场建设先天不足。我市农贸市场大多为马路市场退路入室改建而成的临时过渡大棚市场,市场建设起点不高,初建投入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有的临时过渡市场已经远远超过了预定的使用期限,还在超期服务。

  二是农贸市场规划滞后,布局不尽合理。按规定,方圆500米建一家农贸市场,而实际上我市有的地区方圆200米左右就有多家市场,形成部分农贸市场之间的过度无序竞争,有的市场效益滑坡,随之管理松懈,环境卫生问题逐渐凸现。

  三是市场投入缺乏保障。方便群众、服务社会本是创办农贸市场题中之义,其重心应为公益事业。但,大多农贸市场已成为主办方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重收费、轻投入,重眼前、轻长远,有的为了节省成本,尽量裁减保洁人员,或由管理员兼保洁员。对市场的软硬件建设投入没有预算,更缺乏投入的刚性规定。

  四是责任机制有待完善。我们在明查暗访中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明查时所见干干净净,连摊位上的茭白也摆放得整整齐齐;暗访时管理人员不到位,垃圾随处可见。反差如此之大,恰恰说明不是难管理,而是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政策方面,“洁美杯”考核评比针对的是区、镇和街道,当然这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措施的督促落实,但对于企事业等个体单位缺乏强力的责任追究机制。有的农贸市场主办单位财大气粗,对镇、街道的督促检查无动于衷,对区政府的协调督办也大打折扣,更罔论小小社区。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急的是区、镇(街道)和社区干部,而主办单位似乎置身事外,没有真正落实“谁主办、谁管理、谁负责”的制度。

  五是综合执法有待加强。农贸市场的整治牵涉多家执法单位。以前是由工商部门牵头,卫生、环卫、城管、公安等多家执法单位共同参与执法,力度比较大,效果也比较明显。后来,各部门分头执法,工商部门负责经营,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环卫部门负责垃圾清运,城管部门负责场外执法,没有形成合力,特别是对场内环境卫生没有一个执法单位来监督。对场外无证流动摊贩这个顽症,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予以根治。

  针对我市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几个参加调研的同志一起商量,提出了要从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着手,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争取尽快改变我市农贸市场的卫生状况的建议:

  一要制定完善农贸市场卫生管理标准和目标。制定完善农贸市场标准化管理制度,对市场硬件建设、结构布局、管理制度、保洁要求及管理人员的配备等要有一个标准化的规范。对我市各类农贸市场卫生的整治,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可行的分阶段目标,分步实施,避免突击性的整治。

  二要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建议由工商部门牵头,由城管、贸易、行政执法、环卫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农贸市场监管体系,监督市场的卫生工作;完善责任机制。要按照“谁主办、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有关部门与市场主办单位签定卫生责任状,明确其保洁、教育摊主等职责,并定期考核市场主办单位,考核结果通过媒体公布,对一些管理松懈、环境卫生差的市场要通报批评。建议开展类似“评级(星)”等活动载体,激励市场主办单位加大管理力度。市场也可与摊主签订卫生保洁协议,对不履行协议的摊主,应及时批评教育,重则处罚,屡教不改者清除出市场。

  三要加大力度,综合执法。对一些比较突出和集中的问题如流动无证摊贩等,有关部门要开展综合执法,实行全天候或错时管理监督。

  四要适度调整,合理布局。根据地区服务人口、居民分布、环境要求等客观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一些效益差、人气弱、管理松的市场要予以适度调整。对超期服务的临时农贸市场以及无证市场,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处置意见。

  五要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对现有农贸市场,应要求督促各主办单位开展自查,加大投入,各市场主办单位要每年明确建设预算,保证市场收益的一定比例投入改造建设,确保市场清洁、规范、有序运营。

  六要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模式。我市“农改超”由于各种原因,推进迟缓,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而“农加超”居于农贸市场与“农改超”之间折中位置,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新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农改超”,彻底改变农贸市场的卫生状况。

  接下来,我们和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把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文章,撰写了《我市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9月16日,我和戚俊生同志一起参加市政协八届十三次常委会议,提交这份市政协三季度常委会作为专题发言。这份材料受到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委书记王国平进行充分肯定,并作批示:“很有针对性,请市贸易局提出办法”,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整治方案,并希望“市民进、市九三学社继续关注此事”。我们看到王书记批示,内心十分高兴,也充满前行的动力。

  2004年12月17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了杭政函〔2004〕334号《关于印发杭州市市区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开展杭州市市区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范围内容、工作职责、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具体措施,同时制订了《市区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分解表》《市区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

  急老百姓所急,忧老百姓之忧。党委、政府把整治农贸市场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不仅高度重视,而且紧抓不放,各城区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下到农贸市场第一线。找问题,提要求,甚至下军令状,责令市场限期整改,从开始的半月一查, 甚至有些区缩短到七天一查,每一家农贸主管单位,也被逼得火烧眉毛,整治方案、治理经费都较快地得到落实。

  2005年初,收到杭州市贸易局邀请,由我们民进杭州市委会负责去商洽各党派,从各民主党派中选派27名成员,担任农贸市场义务监督员。他们经过培训,被分配到各农贸市场,负责日常暗访监督,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由于措施到位,人员职责到位,使农贸市场的面貌,经过数月的整治,大有改观。

  我用几个实例,来说明这次整治的决心与力度。我曾目睹了市贸易局的领导放弃休息天,下基层检查;也包括会员一大早去农贸市场暗访,遇到市委副书记叶明同志,偕同几位工作人员亲临该市场检查。会员后来才知道,这个市场是叶副书记分管的,叶副书记经常来市场检查工作。市委的主要领导,工作深入到农贸市场,令人感动,同时也从中看出这次农贸市场的整治,市委市政府决心之坚,力度之大。

  其中,最具有“传奇色彩”是我们一位民进老会员——诸珣。她是西湖退休支部老主任,教数学的小学老师,十分朴实热心。2005年,当时调研处处长侯小军,推荐她担任农贸市场监督员。庆丰村农贸市场基础比较差,市场离诸老师家较远,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多次督查,与市场领导积极沟通。那年她所监管的4个农贸市场都被市贸易局评为“优秀农贸市场”,她也被评为“先进义务监督员”,受到王国平书记的褒扬。由此可见,提案的最终效果,与这些党派成员的辛勤付出也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整治,也涌现了不少新鲜事物,过去市场与经营户之间较多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之后不仅在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并逐步做到对经营户服务到位:如市场内设置饮水机,向经营户供应饮用水;强通风管道,改善经营环境;设置有线广播,用以随时通报市场信息及提醒经营户的行为规范。最感人的一件事情是,新闻媒体报导了一个农贸市场发现有毒茄子的消息,第二天,经营户的摊位上,经检测无公害的茄子也无人问津。东山农贸市场经理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用一块小黑板公布当天的检测情况,提示顾客放心购买,及时为经营户排忧解难,市场领导的关心 ,使经营户倍感温馨。又如古荡农市场还筹建了工会,让经营户也参与市场管理,提高经营户的主人翁意识……凡此种种,让人欣喜地感到一个新的管理机制,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正在形成,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与理念,将促进市场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

  又经过近3年的综合整治,市区农贸市场管理水平、环境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一是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二是建立了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四是食品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古荡、东山两家农贸市场,已脱颖而出,被市政府列为杭州“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辛勤的付出,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2006年,《新华每日电讯》二版刊登了一则杭州新闻,当时令我们印象十分深刻,说的是“在杭州老外爱逛农贸市场”。老外参观访问一家农贸市场,原定时间为半小时,结果竟逗留了近两个小时之久,老外们在这个农贸市场内,边参观边饶有兴趣的与卖菜的经营户,比划着聊起天来。自从杭州通过综合整治,把一部分农贸市场确定为社会资源向国际游客开放后,农贸市场与西湖并列为欧洲游客喜爱的去处,从而使杭州一跃成为继西安之后欧洲游客最喜爱的城市之一。农贸市场与一般城市景点旅游不同的是,这些社会资源点以最“原生态”的方式反映了市民的生活状态,可以把它称之为“另类”旅游点,这大概就是欧洲游客乐此不疲的理由吧!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如今走进农贸市场大门,一个个多媒体触摸屏就立在门口,相关的信息及产品介绍、经营户的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等,都可以用手指点击查询。市场显眼处的电子屏,全天滚动播放当天各个摊位的食品安全等信息。设施上的完善还包括:地面是防滑防水的花岗岩火烧板;活禽区是一间间玻璃营业房,全部封闭式营业,顾客不直接接触活禽;水产区的活鱼全部用玻璃缸分隔开蓄养,空气增氧管直接接入玻璃缸内;鲜肉台面上铺的是白色聚乙烯塑料砧板,摊位前挂着健康证,地上没有垃圾,几乎所有的摊位前都很少有垃圾和污水。整洁的农贸市场让人感觉来到了一家规范的超市。

  从“马路时代”到“大棚时代”再到“超市时代”,这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理念,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开展农贸市场整治、提升活动的结果,其中也有民进杭州市委会参政议政的一份功劳。

  我相信,最大的受益者——马大嫂们对于完成改造提升工作的农贸市场很是满意,原来买菜也可以成为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了。

作者:口述:韩国熹  整理:徐展宏 肖晓露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