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都昌杰: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发布时间:2019-10-08  来源:民进黑龙江省委会

放大

缩小

都昌杰

  在黑龙江民进会员中,提起都昌杰,很多熟悉他的人立刻会想起那位笑容和蔼、衣着朴素的老教授。都昌杰退休前是东北农业大学教授,生于1939年,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而每次参加省委会的活动,他还是那样精神矍铄,说起自己的工作,总是充满热情侃侃而谈。

  都昌杰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61年进入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工作。几年后,学校迁往香兰农场,都昌杰也随学校来到农村。在香兰农场的两年里,都昌杰不但在子弟校当老师,还喂过牛、铡过草,在食堂管伙食,什么活儿都干过。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感觉农村生活丰富多彩,跟农民兄弟能学到很多东西,对于组织上给他安排的各种工作他都全力以赴,认真完成。这段生活经历也让他更加了解农村、农业,发自内心地愿意为农民做点事儿。

  都昌杰大学时学的是化学专业,他有股刻苦钻研的劲头,农学院搬回哈尔滨后,原来的学校阶梯教室改为了三废综合利用研究所,他和研究所的人经常凑在一起讨论化学问题,机缘巧合下,调到了研究所工作。在环保系统工作期间,他作为编委之一,参与编著的《全国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都昌杰负责电化学部分)获得了环保部一等奖,他也因此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上世纪80年代,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要对大庆的30万吨乙烯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研究,都昌杰担任总工程师。作为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都昌杰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第一线工作,经过整整一年的现场监测,终于完成该项目的综合评价。都昌杰还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和电分析方法先进技术推广,参与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环境基础建设,在环保系统取得优异的工作成绩。在环保系统工作了18年后,东北农学院要成立与环境相关的专业,亟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于是都昌杰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回到农学院担任中心实验室主任。都昌杰一头扎在实验室里,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开始寻找新的事业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都昌杰和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见面,说到整个北半球46°以北地区都缺硒。硒是动物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和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人体缺硒将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糖尿病、免疫力低下、易患癌症、克山病、大骨节病、关节炎、诱发肝病、肝癌、心脑血管疾病、重金属中毒、生殖功能变弱、过早衰老、白内障等是其常见影响病症。通过补充硒元素,可防止因氧化而引起的衰老、组织硬化、减慢其变化的速度,并且它还具有活化免疫系统,预防癌症的功效。于是都昌杰把研究富硒农作物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

  上世纪90年代,许多农业专家开始从事硒农产品的研究,但由于成本、产量、投资等原因,没能得到推广。都昌杰多年来深入农村进行农作物试验,成功研制出富硒肥,使农作物增产百分之十,农作物中硒含量达到0.04-0.3mg/kg。这一产品先后随省政协、省民进在各地作为扶贫项目推广应用,在南京获得农业推广一等奖。并在民进省委的大力支持下,与民进中央联系,前往四川康定地区冕宁县进行科技扶贫,生产富硒肥,防治克山病。

  都昌杰介绍说,现在富硒肥已经在全国多地推广,石家庄的梨园,广东肇庆的水稻,都使用了富硒肥,不但增加了农作物的硒含量,口感也更好了。另外,砂糖橘容易烂,喷上富硒肥后可延长保鲜期,这些对增加农民收入都很有用。

  无论走到哪里,都昌杰都有意识地考察当地的土壤含硒情况。从当地的资源出发,研究如何开发已有的农产品为富硒农产品,帮助当地农民寻找富硒产品的销路。

  都昌杰还积极向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部门反映,应该把富硒产业纳入长期规划,从顶层设计,生产工艺、加工工艺到销售渠道开展系统研究。

都昌杰(左二)

  2016年,都昌杰撰写了题为《利用富硒资源,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文章,发表在当年第六期中共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的《调查研究》杂志上。这是一份为省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的内部参考资料。文章就我省富硒资源基本情况、富硒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为连续几届省政协委员,都昌杰积极参政议政,表现突出:在2000年和2002年省政协“五个一”活动中受到表彰;在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绿色食品管理开发,建立绿色特色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以民进省委名义提交的《关于充分发掘两大平原土壤硒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东北黑土原生态硒都”的建议》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提案;参与完成的民进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党派提案《关于充分发掘两大平原土壤硒资源优势的提案》被评为民进中央2015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二等奖。因为贡献突出,都昌杰被聘为省政协特约信息顾问。

  作为一位曾经在农村生活工作过的“老乡”,都昌杰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有两个记事本,一个是农民朋友的通讯录,另一个是与农民交流的记事本。他很谦虚地说,“我原来是学化学的,农业问题我不懂,取得这些成果,都是和农民兄弟学习的,我也乐意为农民做点事。”多年来,都昌杰向农民学习种地,也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无偿地回馈给农民。

  多年来,他跟随省政协、省民进下乡,为农民讲座,开展调研,研究如何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开展致富项目。这些活动他从来都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地一律参加。他把讲课费全都买了农药,再送给农民。今年,都昌杰80岁了,农忙时节,他还是要无数次地往田间地头跑,哪怕坐七八个小时的车,也不觉得苦,不觉得累。他说,“在农业这一行,这些都是很平常的,怎么会觉得累呢,而且这也是提高的过程啊!”他认为,农民是最辛苦的,他们挣钱不容易,如果自己的研究能帮农民增加收入,是他最高兴的事儿。

  尽管做出了很多成绩,都昌杰却不认为是靠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他说,“是党培养了我,也是赶上了好时代。”

  耄耋之年的都昌杰,正在研究富硒鸡蛋和糖尿病食品,他像一个孜孜不倦汲取知识养分的孩童,对那些有助于国家、社会进步的科研项目保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着能为国家和人民再做点儿什么。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研事业而努力奋斗的科学家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这是我们国家、民族进步的精神力量。

作者:张铁成 王媛媛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