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邓小平与统一战线 > 学习篇


邓小平对多党合作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这项制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精辟,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与其统一战线理论紧密相关

    统一战线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之一。与各民主党派建立联盟,是共产党发展壮大统一战线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斗争中,各民主党派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革命的胜利,共产党内一部分同志滋长了骄傲和以功臣自居的思想情绪,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左”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认为对民主党派不应在政治上去抬高他们,在组织上去扩大他们,给我们找麻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民主党派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不要统一战线的问题。毛泽东、周恩来等对这些不恰当意见提出了批评: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拔去不拔去都一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从他们背后联系的人们看,就不是一根头发,而是一把头发,不可藐视。这些论述,饱含着对民主党派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预示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光辉前景。

    邓小平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他不仅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的方针政策,而且从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重要性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与理解多党合作问题。他说,统一战线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如果在共产党员中不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作将受到很大的损失。他强调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二部分,最主要的是它的战略性而不是策略性,它的“本质就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他重点批评了当时党内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的关门主义不良倾向,指出,有些人之所以在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问题上有种种错误认识,是因为他们“不从整个社会存在着各个不同的阶层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来看问题”,“不懂得各民主党派都是有代表性的,他们所代表的阶层就喜欢听他们的话,相信他们,看他们的宣言比看我们的够味”。他对当时存在的几种比较典型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刻剖析,在集中剖析这些错误思想观点的同时,精辟地阐发了他的见解。他指出:我们的胜利,一方面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另一方面也和统战工作分不开。统战工作固然有其策略性,但更主要的是它的战略性,就是要广泛团结。统战工作涉及各个方面,不仅仅是统战部门的事,各个部门都有统战工作等。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了统一战线的本质特点,是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创造性理解,也是“文化大革命”后他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问题上拨乱反正的重要思想和认识根源,  

    二、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特别强调发扬民主

    统一战线与民主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在什么时候,统一战线都有个发扬民主的问题。在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成为执政党后,共产党开始从发扬民主角度认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问题,而不论是提出监督以发扬民主,还是进行协商以集思广益,都从一个侧面生动地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

    从民主角度认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问题,是邓小平的重要特色。早在1941年,邓小平就提出了“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问题”的论断。上世纪50年代,他又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监督的关键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邓小平又把民主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了起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关于多党合作与民主问题关系的观点,主要有两点:

    一是认为党外人士监督的关键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邓小平在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接受监督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时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的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执政党的地位,还很容易在共产党员身上滋长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他还强调,宪法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党要领导得好,就要受监督。

    二是提出人民政协是实现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组织。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与多党合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始终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主要是要不要政协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则主要表现为能不能把政协搞成类似西方国家上院的组织。邓小平一方面充分肯定人民政协在扩大民主中的作用,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重要组织,是我们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从而为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邓小平也始终坚持毛泽东关于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而不是也不能是国家机关的思想,强调不要把政协搞成一个权力机构。政协可以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无权对政府进行质询和监督。对政府实施“监督”权,有其固定的含义,政协不应拥有这种权限。

    三、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注重加强制度建设

    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之所以富有特色、影响深远,固然在于他把多党合作中的监督问题看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问题,并把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的一个重要渠道、机构和形式,更在于他特别强调制度建设对于多党合作的重要性,并始终把多党合作问题放在国家整个政治制度建设的大格局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大前提下来认识和部署。

    把多党合作的地位上升到我国政治制度的高度认识。1956年后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不同于苏联等国的一党制,也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这种政党制度该叫个什么名,长时期内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个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这是首次提出和使用“多党派合作”的概念。另一方面,这也是首次明确把多党派合作上升到我国政治制度也就是国家制度层面的高度来认识,使其地位从政策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出要从制度上作规定以便于监督。早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邓小平就提出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于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后,邓小平更加注重监督的制度化建设。他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1989年1月,邓小平专门批示道:组织一个有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的专门小组,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根据这个批示,中共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成为推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根本前提。对这个问题,邓小平既从历史与人民的选择的必然性角度进行阐发,更从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最大利益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来认识。在他看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集中精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任何企图放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行动和言论,都会在事实上造成无政府主义的混乱甚至动乱、内战,而这就会从根本上损害中华民族的利益。他强调指出,“我们党同其他几个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方针要坚持下来,但是,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强调中国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民主那一套。首先,邓小平始终坚持有利于最大多数普通群众的基本价值观,认为西方多党制民主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其次,他认为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最符合中国实际。“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多牵扯。”最后,他认为西方多党制民主不符合中国国情,多次断言如果中国照搬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一定会导致动乱和无秩序。

    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既继承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精神,又科学汲取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党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思想宝库,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仍然是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