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 > 美好明天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香港的未来:构建现代和谐繁荣的世界级国际都会
 
 


 

  香港是亚洲国际都会,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既是国家对外的窗口,也是连接国际社会与内地的桥梁。因应全球化的趋势,香港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与内地融合作,在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下,继续发挥“一国两制”和“背靠祖国”的优势,为国家作出贡献,为香港的进一步发展奠下更稳固的基础。另一方面,香港需要进一步开展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保持国际的视野和国际都会的特色,努力建构一个既现代,又和谐和繁荣的世界级国际都会。

  创造优质生活环境 

  香港的陆地面积仅不足1,100多平方公里,从昔日的一个朴素小渔港,发展为一个人口达700万的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香港的城市发展经历了无数转变及挑战。

  回顾过去数十年,由早期为应付住屋需求,改善小区卫生、继而配合90年代经济转型以至现今社会讲求优质生活环境,香港的城市规划都一直与时并进。

  展望未来,香港的城市规划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致力维持香港在全球经济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枢纽城市的功能,并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并需要坚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市民缔造一个可安居乐业的环境,为未来的世代缔造更美好的将来。

  新市镇发展

  目前,香港一共有九个新市镇,包括沙田、荃湾、屯门、元朗、大埔、粉岭/上水、天水围、将军澳和东涌。这些新市镇现时的整体人口约为320万,预计到2015年将增至350万。新市镇为市民提供公共及私人房屋、休憩用地,及各种康乐及小区设施,例如图书馆、学校、小区中心、医院、消防局、警察局和老人中心等,以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新市镇内的工商业及零售业等,为新市镇内的居民提供就业机会。这些新市镇亦拥有完善的道路及集体运输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往来市区。

  创造优质海旁地区

  香港的维多利亚港以其景观、独特的建筑物和迷人夜景驰名。为确保香港可继续以维港海滨景色为独有标记,我们必须保持维港沿岸的悦目景致,并鼓励建筑物作创新设计来配合,以缔造优美的海滨环境。

  于过去数年间,香港政府根据以上的规划及城市设计指引,为不同的海旁地区进行规划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刚完成的“尖沙咀地区改善计划”、及“启德规划检讨”、和现正进行的“红磡地区研究”和、“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研究”。这些规划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令维多利亚港成为富吸引力、朝气逢勃、交通畅达及象征香港的海港,及为市民提供景色宜人的海滨环境。

  由于规划工作是以人为本,香港政府会面对不同的公众期望及需要,而且因人而异,或会互相抵触,又会不断转变。所以,举办公众咨询活动,让市民大众参与规划的过程,从而搜集社会各界的意见,是上述海旁地区规划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香港政府必须在互相抗衡的利益中力求平衡,为公众制定一个共同的规划目标与方向。

  文物保育

  除了自然保育外,文物保育亦是香港在发展迅速下所面对的另一个挑战。

  文物保育不单是要将有建筑及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保存下来,延续本土历史和地区特色文化,同时亦要将这些建筑物用作实际的用途,使它们恢复生命力,藉以保留旧小区的原有色彩和活力。

  市区更新突破困局 创造机遇

  为了更有效地遏止老区老化问题,特区政府于2001年5月成立市区重建局。根据2001年公布的《市区重建策略》文件,香港特区政府计划透过20年的市区更新计划,达到以下目标:重建大约2,000幢破旧失修的楼宇;改善残破老区内超逾67公顷土地的环境;安置大约27,000个受影响租户;提供大约60,000平方米的休憩用地;提供约90,000平方米楼面面积作社区设施之用。

  市区重建局以整个地区为通盘考虑基础,并作综合规划设计,透过重建发展、楼宇复修、文物保育及旧区活化(通称“4R”策略),互相配合及发挥协同作用,持续推动区内的经济商机、社区活力和环境生机。

  市区重建局的使命是重建破落老区,并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在重建区内保留有历史价值的楼房及地区特色,亦在区内协助老旧楼宇的业主进行楼宇维修,以及推动地区活化项目。

  楼宇复修的对象是“旧而不残”的楼宇,目的是一方面延长楼宇寿命,另一方面保存旧城老区原有的风貌和社区关系。

  市区重建局借助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监管楼宇安全的执法权,自2003年起推出多项自愿楼宇复修资助计划,向20年楼龄以上的物业业主提供有上限的物料资助、免费技术支持、高达10万港元的免息贷款和针对经济上有真正困难的小业主的直接资助,目标是要推动业主齐心协力,做好楼宇维修保养,令居住环境更安全、卫生和美观。

  大型基建规划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改善市民生活,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而推行一系列规划及基建设施。

  开发启德机场旧址及周边地区,除兴建优质的住宅外,还有新的都会公园,国际规模的运动场地及邮轮码头; 维港两岸将开辟海滨长堤,增设文娱康乐广场、花木种植区、露天茶座及休憩地点;推行一系列的地区改善及绿化计划,美化区内行人环境,提升街景质素及景观状况,这些计划已陆续在尖沙咀,中环、金钟等区开始实施; 进一步发展东涌及将军澳新市镇,并通过楼宇修复、重建发展、文物保育及旧区活化改善现有居住区;在西九龙兴建一个设备先进的综合文娱艺术区;及保育、推广海岸公园及郊野公园。

  特区政府一向致力扩展运输系统及物流设施,除继续发展货柜码头和香港国际机场物流中心,还将于2008年前兴建、改善100公里主要道路,包括上水至落马洲铁路支线,深港西部信道及后海湾道路干线、西九龙大桥、昂船洲大桥等。

  此外,特区政府将继续改善环境,净化维多利亚港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标准。

  跨界交通基建

  内地与香港联系日趋密切,两地之间人、货的流通不断增长,未来两地跨界交通基建的规划必须互相配合,并尽早落实,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在这一方面,特区政府亦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及大珠三角的规划研究合作,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落马洲河套区的发展和深圳东部新过境口岸的规划工作。其中,港珠澳大桥是中央和粤、港、澳三地政府正积极推进的项目。另外,我们正积极研究早日落实广深港铁路的最佳方案。我们希望在国家的支持下,有关项目能足够早日落实,进一步完善三地的交通网络。

  航空交通方面,香港国际机场是国际上及区内重要枢纽机场之一,货运量世界称冠,与内地的和世界其它地区的空中交通日益频繁。香港执行逐步开放的航空政策,扩大航空网络,近年达成的协议,不少已取消了香港与该航空伙伴间的航班运力限制。

  此外,特区政府也会与机场管理局继续致力提升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班升降量和客货处理能力。其中正在招标中的新货运站,预计于2011年投入运作,增加货物处理量约250万公吨,而投资达31亿元的全新航空交通管制系统及民航处新总部大楼亦将于2012年底前落成。为应付长远的需要,机场管理局已就第三条跑道的可行性展开研究。

  同时,机场管理局会继续发展跨境旅游车、跨境渡轮等多式联运,把香港国际机场的完善航空网络和珠三角区域连接起来,为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建构和谐社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以上有关城市规划、市区重建、环境优化和和大型基建等方面的工作,都有助缔造一个良好的居住和经济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使市民能安居乐业,和谐共处。要保持香港国际都会的地位,我们还需要以更前瞻和开放的态度,精益求精,在经贸、教育和社会文化等不同的领域,提升我们的水平。

  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都会的特色

  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国家和平发展的强大势头不可阻挡。世界各经济强国今天都不断加强促进他们与中我国的经济关系。我们要把握国家发展的脉搏,充分发挥“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继续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都会的特色。香港不但要与国际社会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也要保持优秀的英语技能,及加强香港作为人才、资讯、资金、货物及文化汇流中心的地位。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我们深信,香港会继续保持它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现代国际都会的地位。香港的未来一片光明。香港会继续为祖国的振兴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