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专题 > 领导讲话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王本中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尊敬的张怀西副主席,尊敬的朱永新副市长、各位校长、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由叶圣陶研究会教育思想学术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于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主办单位对来自海峡两岸的各位校长、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承办此次论坛的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苏州中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传承•创新——校长对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应答”。这一主题回应着世界变革、社会转型、国家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历史诉求和时代使命。具有更广阔、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预期,通过与会校长们的坦诚交流和深入讨论,将对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将为海峡两岸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视野。

    海峡两岸的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对我们亲历的巨大快速变化的年代,都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着“中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严肃话题。20世纪90年代,一个东方传统大国正在崛起。举世公认,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文明面临着历史上空前的复兴机遇。在以往的年代中,文明进展有着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它们是在回应来自地域内部的挑战中产生和发展的。全球化转型则需要回应全球化问题的新挑战。这为各种文明、各种文化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崭新空间。一种文明有没有未来,依赖于这种文明是否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方法体系。一个容易形成共识的判断是:中国的崛起不能只是GDP的增长、经济的腾飞、物质力量的跃升。如果没有文明的崛起、文化的支撑,它只能是短暂的。文化的持久生命力不仅表现在促进经济的繁荣的外在能力上,更应体现在解决社会危机的内在力量中。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大视角,思考、审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构建育人规格的新内涵,寻求育人模式的新形态,使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使文明崛起得以实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时代使命。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值得我们传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这些无不凝结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传递下去。然而,需要警醒的是为什么在现代的年轻人自上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却越来越模糊了呢?一种可怕的“价值相对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的思潮在滋生、蔓延、泛滥,不少有识之士甚至疾呼“文化贬值、道德沦丧”。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我们教育工作不能不严肃性地思考:在我们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我们生活在一个更需要精神导向的年代,现代化的时代进程给我们展示了体现力量与智慧的无限空间,但也几乎折断了维系我们几代人的精神支柱,这是历史发展的悖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任何一种精神选择,都将影响甚至决定“我们往哪里去?”。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面对!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论坛应努力承载这一份厚重的时代责任!

    海峡两岸的文化同根同源,但因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背景不同,又产生了浓厚的地域色彩。我们如何在“地域情结”、“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中取得平衡,是关乎中华民族发展富强以及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大事,也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认为,在论坛上,大家围绕“文化传承、创新”这一主题就中华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改革;学校文化与学生全面发展;海峡两岸课程改革的比较等重要问题坦诚己见,深入探讨。我们一定会在热烈真诚的讨论中获得新的认识。

    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非常荣幸和叶圣陶研究会教育思想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此次盛会,更有幸请到许嘉璐副委员长在这次会上做专题报告。我们相信,通过论坛上下各种教育思想的沟通交流与碰撞,必将使我国的教育更具创新活力,更具时代生命力。我们期待着论坛圆满成功。最后,再一次对江苏省苏州市政府、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中学的热情邀请和盛情款待表示衷心的感谢!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在座各位身心健康愉快!

    谢谢!

(责任编辑:温迪)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