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专题 > 领导讲话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顾明远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刚刚王主席讲的,都不是我个人的思想,那都是大家创造的思想。听了两天的会,非常有感触,本来昨天已经讲了一些,今天也没有更多的话好讲,特别是这么多校长,讲了这么多好的思想,好的理念,好的经验,我觉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再讲了。既然主席安排了要讲话,我就讲一点感想。

    我们办教育,总得要有一些精神,我们老教育家李星炜老师,最近给《李金陵教育文集》写了一篇序,“序”里面写了三句话:是教育是一门科学,在于探索;教育是一门事业,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艺术,在于创新。这两天我们许多校长的发言,都体现了这三句话的精神。朱永新教授开展的“新教育实验”,也更体现了这三句话的精神。他把教育当成一门科学,不断探索,带领着全国500多所学校,探索教育的规律。

    教育有没有规律?这些规律是什么?有的人说教育没有规律,只有经验。上次我们开一个研讨会,香港的一个学生问教育到底有什么规律?我认为,教育规律还是有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它的规律,养鸡有养鸡的规律,养猪有养猪的规律。文革中我曾在山西临汾经下放劳动了两年。我们北师大的教育系、历史、体育系组成一个排,我是排长。我们排下头有一个负责养猪的班。这个班养了两年就没有把猪养大,越养越小。我们喂的饲料比农民喂的还要好,但是我们的猪就是没有农民的猪长得大,可见养猪还是要有点规律。干什么事都要掌握规律。那么养人、育人就没有规律了?我想一定也有规律,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充分认识它。就像医学上,有很多病还不能认识,很多病还不能治,SARS来了以后,不能治,不知道怎么回事,到现在为止,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不能说没有规律,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教育也应该有规律。

    怎么认识教育的规律?这就要开展教育实验,在实践中来认识教育的规律。朱永新教授开展的“新教育实验”,就是在做这种探索,而且已经取得不少成绩,我们两岸很多校长做了很多实践,有了很多经验,也都是在摸索教书育人的规律。当然,我们的实践也需要有理论来指导,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不是盲目的来实践。本次论坛各位校长的发言里,都有很好的理念,都是用这种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所以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这种理念从哪里来的呢?这种理念也是从实践中来的,是从前人的实践,像刚才大同中学的校长讲,是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下来的。前人经过实践积累下来的一些新的理念,同时,我们在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的发展。所以要通过实践再来检验我们自己的一些新的理念是不是正确的。

    培养人,是否能够成才,是否个个学生都能够成才,是检验我们教育理念的最好的标准。当然,不是说每个人将来都会成功,因为还有其它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影响、制约了他的成功。但是至少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一个信念,就是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会成功。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信念,如果我们认为哪一个孩子不能成才,那么我们又何必去教育他呢?所以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成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都的一个最基本的信念。

    我当老师已经有58年的时间了,我当过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中等师范学校的老师,大学老师,现在是博士生导师。我在教育当中走过很多弯路,特别是在中小学,我当时在北师大附中当教导主任,那时候年少气盛,再加上师道尊严的一些观念,对学生很严厉,学生背后说我是“凶主任”,甚至有时还会伤害一些学生,现在想起来,心里都会非常内疚。当了一辈子的教师,到了今天,我也说不出什么关于教育的大道理,但也还悟出了一些小道理,我觉得我的小道理就是两句话,一句话叫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句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我们这个爱,教育的爱,是对民族的爱,是人类的爱。教育是人类再生产的过程,人类要繁衍,不仅仅要生育,生下来以后要教育他成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贡献于社会的人,而不是有害于社会的人。都是有害于社会的人,我们的人类就没法继续下去了。今天上午,忠信学校的高校长说他的父亲——忠信学校的创始人讲,爱自己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对此印象很深刻。确实是这样,教师的爱不仅仅是父母的爱,教师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伟大的母亲当然也是不求回报的,但是一般父母总还是有一点私心,总觉得“养儿防老”。但是我们教师是没有任何私心的,不会想到学生出来后有什么回报。教育的爱是爱每一个孩子,泛爱众。而每一个孩子,哪怕这个孩子还有一些缺点,我们也要爱他,因这他是我们的未来,是民族的未来。昨天,朱永新教授在报告里介绍了昆山一个吴老师的经验,转变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孩子,这就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爱,她没有抛弃他,而是帮助他。教师的爱,是建立在理解孩子,信任孩子的基础上,理解孩子的需要,特别是现在,我们时代不同了,我们拿我们的需要来要求孩子就不合理了,现在的孩子有现在的需要,理解孩子的困难,相信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想进步的,希望成功的,有了这种爱,才能教育学生,教师这种爱,就是教师的奉献精神。

    第二句话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每一个儿童都有好奇心,都想问一个为什么。我经常讲,小孩儿一般不大愿意进幼儿园,一进幼儿园就觉得跟父母有一种疏离感了,他不愿意疏离,每天上幼儿园了,抱着妈妈的腿不愿意去。但是孩子到了六岁七岁的时候,我没有看见哪一个孩子不愿意上小学,一到五六岁都愿意上小学,看着大哥哥姐姐背着书包,我们大陆孩子戴着红领巾。但是后来就又不愿意去了,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本领把他教好,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我们的教育的任务,就是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当前我们的教育,大同中学的杨校长也讲到,是在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怎么能成功呢?学生的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这种培养,就是通过我们不断的鼓励,表扬,来启发他的学习的动力,我们过去的教育里讲,上课时要引起动机,这很重要。动机有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考试成绩好,奖励、惩罚,都是外部动机。我看最主要的是内部动机,就是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内在的兴趣。昨天朱永新教授讲读书,如果这个孩子不愿意读书,给他读书,跟他一起读,读一本他喜欢读的书,慢慢通过读书,会引起他的兴趣,他就愿意学习了,这就是引起学生的内部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我58年的教育,悟出了这么一点点道理,是不是符合教育规律。我们朱永新教授提出了“新教育”,提出要让师生享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于学生来讲什么叫幸福?我觉得满足了他们对学习的好奇心,就是幸福,满足了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就是幸福。对教师来讲,什么是幸福?看到孩子的成长就是幸福,看到学生成才,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也就是我们教师人生价值的体现。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有理念,有精神,有可操作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于创新。上个礼拜,光明日报有两个实习记者采访我,问义务教育法修订案里提出来了,禁止压抑学生,我们中国人讲棒头底下出孝子,你怎么看?我跟他讲,最最根本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罚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伤害了学生的人格,批评还是需要的,但是要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严格要求也是需要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但是这个惩罚也是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惩罚才有效,如果这些错误他都不认识,你给他惩罚有什么用啊!当然也有用,对旁人有用,杀一儆百嘛。但是认识到这个错误了,也对别人认识这个错误有启发,如果大家都认为不应该处罚他,你处罚了能起到教育作用吗?只能起到反作用。他又问了,怎么区分严格要求和压制?我只回答他一句话,这就叫作教育是艺术,是要经过多年积累,多年的体会,掌握这个分寸,怎么能既尊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我想我们热爱孩子以后,孩子理解你热爱他,他会接受你的批评,所以这就是一门艺术了。很难言传,只能意会。所以我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项事业,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现在在教师里有一种倦怠感,大陆的有些老师厌烦了,有一些地方的教师觉得没有奔头。上个月我们在北京师大搞了一个支持西部教育的活动,派一些学生到西部支教,同时也办了一个西部地区的校长班。在校长班上,一些西部地区的校长就感觉到“我们在西部没有奔头,你们在东部地区工资比我们高得多”。我在会上讲,差距确实很大,现在国家也在解决这个问题。问题确实也很多,但是我们作为老师,总还要有一点精神。陕西有一个代课教师,代课40年,每个月工资40块钱,但是他勤勤勤恳恳,不耽误一节课,那么一个教师,靠什么?靠一点儿精神,我们一方面要争取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关心教师。这是我们都在呼吁的,许委员长、张主席,在人大、政协都在呼吁,改善教师待遇/另外一方面,我们教师本人恐怕也还要有一点精神,因为它是一项事业,是整个民族的事业,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发展。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勇于探索,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够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进。

    我拉拉杂杂,讲一点空话,也说不上多少理论,讲一点自己的体会,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温迪)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